第102章 臣彈劾於志寧不配為師……(第2/3頁)

“臣不知這些流言從何而起,但臣絕非這種人。聖人當初令臣教授太子,便已給過旨意,教的非僅僅是書本知識,還要教太子文治武功,教太子為人處世,教太子立身自正。”

“這些年來,臣等念及聖人重托,日日不敢望。太子年歲尚小,偶有出錯,臣等如何能視而不見,任其荒唐,不加指正?”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涕淚橫流,聲聲泣血。

李世民眉宇緊蹙,幾次想要開口斥回去,又思及今日這場戲是承乾設計的,承乾提前叮囑過他,讓他坐著觀看就行,什麽都不用做,因而一時躊躇,一邊怕亂了承乾的策劃,一邊又怕承乾的策劃有誤,應付不過來。

見他不說話,於志寧磕頭再拜:“聖人,太子口腹之欲極重,食不厭精燴不厭細,餐餐頓頓豐盛至極,甚至耗費心血多番研究飲食之事,此等作為,臣如何能不說?

“太子喜好玩樂,高調組建蹴鞠隊不說,還令人廣為搜集飛鷹用以熬鷹訓鷹鬥鷹,這般舉止,臣如何能不說?

“太子喜聽誇耀,每每聽聞贊美都洋洋自得,笑臉相迎,聽得批評訓誡便神色頹然,面露不喜,如此態度,臣如何能不說?

“臣是恐太子染上惡習,墮了心性啊。試問,這等鋪張之風,玩樂之行,張揚之道,可是儲君能為?臣心心念念不過是令太子改正而已。臣身為老師,若見學生行差踏錯而不聞不問,那才是枉為人師。

“只是臣怎麽都沒想到,臣一片赤誠,結果卻……卻得來這樣的結果。指摘太子,構陷太子,威逼太子,此間種種,無論哪一項,臣自認都沒有,臣怎麽敢,又怎麽會!因此,臣不認,死都不會認。”

於志寧是覺得自己真的沒有,也是明白一旦認了就是身敗名裂。而即便不認,如今也已經面臨身敗名裂之局,所以他必須堅持,必須破局,哪怕手段激進些,哪怕就是死,他也不能留下身後罵名!

“如今面對千夫所指,是臣始料未及。臣願一死以證清白。”

於志寧猛然起身,朝殿柱撞去。

眾人驚愕萬分,就連陸德明孔穎達也怔住了。李世民一顆心提起來,滿目驚恐,於志寧不能死,更不能以這種方法死去。

“攔住他!”

李世民高聲呵斥,說是遲那時快,在他出言之前,程咬金似乎早有準備,已然動作,瞬間抓住於志寧,阻止了他的行為。

於志寧如何幹得過身經百戰的程咬金,被其牢牢禁錮住,動彈不得,唯有不斷掙紮,言語呵斥:“放開我,我不懼死,我要自證清白。”

程咬金眉目蹙起,十分不悅。就在眾人詫異錯愕,恐於志寧固執,今日之事難了的時候,一道渾厚的聲音自殿外響起:“放了他,讓他撞!”

眾人頓住,轉身望去。李淵一步步走入殿內。

所有人都愣了。自李淵退位至今已有九個月,這期間李淵不問朝事,一心享福,從未有再次染指政務之舉。搬入大安宮後,太極宮都已少入,除突厥進犯以及太子昏迷兩次,重回甘露殿居住了幾日外,再未有來,兩儀殿更是不曾踏足。因而他今日現身屬實讓人訝異。

但他到底是太上皇,他要入內,誰人趕攔?

而殿內諸人,連同李世民在內,都得起身行禮。

李淵看向於志寧:“不是要撞柱嗎?撞啊,朕看著你撞,讓朕瞧瞧你的骨氣!”

此話一出,於志寧懵了,非是因他覺得每個人都會阻攔他,他壓根死不成。他說不畏死是真的不畏死。但李淵的神態是他從未想過,這個發展讓他有點沒反應過來。

殿內眾臣皆勸:“太上皇,不可啊。”

李淵擺手制止眾人的話,轉頭斥責李世民:“你是死的嗎?人家都欺負到你兒子頭上來了,你就幹看著,任由他們胡作非為?他們今日敢在朝會以死相逼,他日是不是敢在我們的墳頭蹦跶!這你也能忍?”

以死相逼,墳頭蹦跶……

言辭之激烈讓於志寧滿面慘白,他咬牙跪下:“太上皇,臣……”

李淵懶得聽他廢話:“你是不是想說你沒有,你絕無此意,你只是想自證清白?呵,什麽清白必須以死來自證。你總說太子不該這樣不該那樣,以免上行下效。還給太子說什麽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讓太子牢記身份,一言一行都需三思。你呢?

“今日若當真讓你一死了之,就此算是證明了你的清白。那麽刑部判案還要講究證據作甚?誰不服誰有沒有罪,不看證據,只看對方敢不敢以死證明清白就行。只要對方有這個膽量,那就是清白的。

“你是不是想擾亂天下秩序,讓天下罪犯都來學你?你可真是給他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啊!於志寧,你好,你真好!你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