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突厥來犯。(第2/4頁)

行商們深吸一口氣,更震驚了。

武郎將繼續道:“不只磨豆子,若把連接處稍作變動,將石磨換成舂臼,還能舂米呢。”

行商:!!!

一個水車,既能灌溉,又能磨豆,還能舂米?這是要逆天嗎!哦,不。既然能連接石磨與舂臼,那是不是還能幹別的?這……這已經不是要逆天,而是已經逆天了!

行商甲:“水車如此,高轉筒車是否也可以?”

“那倒沒有。”武郎將搖頭,“高轉筒車比不得水車便利,效率上差一些,但也有自己的特點。譬如水源過低而田地太高,彼此差距較大且水流湍急之處,水車便不適用,而高轉筒車卻適宜。”

行商甲卻並沒有太遺憾:“便是高轉筒車不能磨豆,但能將水提上這麽高的高度,還適用於急流也已經很厲害了。”

眾人紛紛附和,望向水車,發出感慨:“我老家不知能否有。”

“有的,一定有的。”武郎將言語篤定,斬釘截鐵,“聖人已經下令都水監承辦此事,等長安這邊的水車與高轉筒車做完,便會讓姜典事等人去往各地,令各地明府配合協理。”

行商們欣喜若狂:“真的嗎?”

“自然是真的。此事是太子主張,聖人首肯,旨意已出,還能有假?”

行商們歡欣鼓舞,連連叩拜聖人,又拜太子。

旁邊銀月村村民瞧見,一個個笑眯了眼。啊,就喜歡看你們這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行商大嘆:“長安真好,若我們是長安人,生在長安就好了。”

看,西紅柿西瓜辣椒,腐竹豆皮,土豆曲轅犁,再加上如今的高轉筒車與水轉翻車,哪一樣不是從長安開始的。看看長安百姓過的日子,不論農戶還是商戶,都可見與外地的差距。

就比如他們,累死累活販賣貨物,走一趟賺得錢,扣除路費本金等支出,所剩能有多少?與銀月村相比如何?

行商們看看自己,看看銀月村,又想到這些時日長安各處見聞,以及那些紅光滿面的人群,沉默了。

啊啊啊,他們為什麽沒有生在長安!累死累活長途跋涉賺得那點還不如人家老老實實呆在家磨豆子!!!氣人惹!

武郎將將幾個人的言行舉止看在眼裏,神色清明,裏頭有些確實是行商,所說所言皆是真情實感,有些怕是不見得呢。

其他村民與行商接觸少,可沒有武郎將的敏銳,卻也不以為然,眼睛笑眯眯。

這種現象已經不少見了,最近哪個看到長安之景,尤其看到他們銀月村情況的沒這麽想呢?

是啊,生在長安,真好。

不,太子說了,會讓大唐各地都用上筒車與水車,各地都種上土豆西紅柿西瓜,要讓天下百姓都跟長安人民一樣。

太子……

想想這兩年來改變長安的一應事物,哪一樣不是出自太子殿下之手?

太子啊,真厲害咧!

這事不獨發生在銀月村,其他幾個村子皆有出現。也不只民間,就連朝堂與宮中也是議論紛紛,世家們更是頻頻側目。

“這一年多來,長安的改變當真巨大,讓人難以想象。”

“誰說不是呢。高轉筒車,水車,似姜照這樣的人才怎麽我們便沒發現?”

若他們能早一步發現,將姜照收入世家門下,那他的功勞也便是世家的功勞,筒車水車如何運用自在他們掌握之中。而如今……

許多人感慨時運不濟,也有人輕嗤:“發現了又如何?若沒有東宮那位,姜照也未必能設計出來。”

眾人一頓,是啊,若無李承乾,姜照還能成為現在的姜照嗎?

李承乾,一個六歲稚子,誰能想到他竟有這麽大的能量。

當然從前他們並不是沒看到李承乾的能力,但那會兒朝局的焦點在李世民與李建成,他們樂得看熱鬧,畢竟誰贏了都無所謂。他們世家還是世家。可李建成沒了,李世民上位,朝局變化之後,再來看現今如日中天的李世民與李承乾,有些東西就不一樣了。

他們很清楚,世家之所以能成為世家,最重要的兩大原因在於占田蔭客制與九品中正制。他們門下田地蔭客無數,而九品中正制又等於讓他們攥緊了大多數士人向上的通道。

可如今隨著世事變遷,九品中正制被科舉取代,天下格局已然大不一樣。以目前李唐朝堂的情況,權柄多數在於李氏一同建功立業打拼天下的人手裏,他們世家的話語權大大被削減。

而占田制也慢慢變成均田制。這點在先前還不顯,可自打前朝末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使天下人口銳減,導致李唐所面臨的是一個土地多耕者少的局面,如此他們便能將大片土地重新分配。

若李承乾只是弄些西紅柿西瓜等物也便罷了,他們看看熱鬧嘗個鮮也行。可他還弄出了土豆,弄出了筒車與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