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武家真大方。(第4/5頁)

閔崇文微笑行禮,將傳信遞過去。青年看後,直接焚燒掉。

“她這趟長安去得可真是不值,直接要了命。”

閔崇文嘆息:“屬下不知她前往,否則必會阻攔。”

青年搖頭:“你不知便代表她對你已經生隙,你攔不住她。”

閔崇文啞然:“是屬下辦事不夠謹慎,吳峰之事到底讓她起了疑心。”

“她對你生隙可不是因為吳峰。吳峰或許是其中一項,卻絕不是最重要的一項。”青年失笑,“竇氏舊部大多是你聯絡招攬;有何重大任務,是你布置;關鍵時刻,是你出面。你的作為太大,竇三娘怎會不心生嫌隙。她在忌憚你。”

對此閔崇文也明白,但他要掌控竇氏全局,避免竇氏出現他監控不到的意外,這是必須的,根本無法退後。

“竇三娘既然已經開始防著你,她死了反倒是好事。”

閔崇文蹙眉:“可惜竇氏瓦解,無人再擋在前面為我們沖鋒了。”

“禍兮福兮,若讓她平安出京,重掌竇氏,下一步要做的只怕就是疏遠你,將你移出竇氏中心。如此一來竇氏便會脫離我們的掌控。她死了,竇氏分裂,你正好借機收服他們一批人。”

“只是李唐動作迅猛,因為竇三娘的被捕,竇氏內部慌亂不安,致使露出諸多馬腳,數個據點被發現搗毀。再有搗毀之中被抓的人供述,牽累出一連串人,大部分未能幸免。被我解救收服者不足十分之一。”

青年卻說:“夠了。有時候兵貴在精不在多。至少你收服的這些人都是對你推崇備至,敬重你多過敬重竇三娘的。若人人都收服,其中夾雜許多心思不定者,真辦起事來,只怕反倒鬧出亂子,毀了全盤計劃。”

閔崇文低頭:“主公說的是。”

青年把玩著腰間的環佩,又問:“你覺得竇三娘為何一定要拿到武姓之女,為此不惜以身犯險?”

竇三娘被捕後,閔崇文一直在竇氏內部遊走,一方面是知道竇氏大勢已去,想趁機籠絡一批人,將之納入己方陣營;一方面是尋找竇三娘留下的東西,看是否可從中查出蛛絲馬跡,知道她前往長安的真相。

然而,一無所獲。

“你不知,李唐那邊可會知?”

閔崇文搖頭:“不會。屬下雖不清楚武姓之女究竟是怎麽回事,但大約也可猜到與吳峰有關,與批言有關。既然是批言,結合竇三娘的目的,便不難猜了。左不過是針對李唐之舉。

“屬下了解竇三娘。便是被捕,不到最後一刻,她都絕不會放棄。她既然存著逃出生天的心思,自會有所保留,怎會招供批言真相?”

青年嗯了一聲,陷入深思。

半晌後,他輕聲一笑,轉頭看向閔崇文:“吳峰算來算去,怎麽沒算到自己會死在你的手裏?”

閔崇文擡眸:“主公不信吳峰的算力?”

青年沒回答,不說信,也不說不信。他閉上眼睛,沉默良久才緩緩道:“信也好,不信也罷,終歸批言的具體內容,你我不知,李唐也不知,那便不必理會。”

有無批言其實並沒那麽重要,不管如何,該做的事,他都會去做。

青年眼眸微動,轉頭遙望長安方向。

朝局變化,李世民上位成功,那麽他們的策略就該相對換一換了。

他們便是收攏了竇氏一批人,也仍舊勢力微薄,無法與目前如日中天的李唐抗衡。唯有另辟蹊徑,劍走偏鋒。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他願意等。

********

對於追捕討伐竇氏帶來的一系列血腥,李承乾都一無所知,在得聞拐子與幕後策劃的竇氏公主一行全都沒活路後,他便不管了。

二月底。他迎來了六歲生辰。

剛封太子後的第一個生辰,李世民本打算大辦,被長孫氏按住了。長孫氏覺得李承乾還小,其本身光芒太耀眼,不必再張揚。李世民無奈,只能應下。

李承乾對此無所謂,他十分期待生辰,卻非是期待生辰宴,而是想要禮物。總歸就算沒大辦,各方的賀禮也沒少,那不就得了。跟阿耶阿娘弟弟妹妹老裴一起溫溫馨馨吃一頓,不比在大宴上僵著臉禮儀微笑要強?

吃完飯,他便開始數禮物,然後登記入庫。

新晉上來的小丫頭一邊忙碌一邊感慨:“這應國公武家的禮怎生如此厚重,比旁人多一倍。”

“你傻啊。殿下救了他們家小女娘,自當豐厚些。”

“可救女之恩不是已經給過謝禮了嗎?”

“你也說了是救女之恩,這救了人家女娘一輩子,怎是一份謝禮就能揭過去?這份情自是一直在的。”

抱春輕斥道:“趕緊幹活,莫說閑話,把東西盡快入庫。”

小丫頭們聽了,連連應是,暗地裏互相吐了吐舌頭,誰也沒再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