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武家真大方。(第2/5頁)

“所以若命真的存在,那麽在你做出決定狠心殺死兒子,自以為除了禍患的時候,你大約會發現到頭來你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你當初殺的不過是替身。真正的孩子已經被夫人送出府去。

“就好比有人同你說,有朝一日你會被一個姓劉的所殺。為了保命,你先下手為強,殺了所有姓劉的。可後來發現,真正殺你的人起初並不姓劉,是之後改的劉姓。

“而他改姓的原因便是你殺光了所有姓劉的,其中有他的恩人。此後,他隨恩人的姓,為恩人報仇。仍舊是你的所為、你做出的因造就了果。

“這才是命。是不可改,躲不過。你所有的言行舉止都將一步步鑄就它的形成,使其成為一個完美的閉環。若是如此,不殺會不會批言反而不會出現?因為你不殺,他的恩人就不會死,他便於你無仇,也不會改姓。

“當然可能你不殺,批言還是會出現。但有沒有可能其實是你臨終之際被病痛折磨得太過辛苦,懇求一個姓劉的醫者取一副藥讓你解脫呢?江湖人與兒子也是如此。你怎知不是最後江湖人死前不願受苦求兒子給他一個痛快?

“而所謂的覆滅家族,又或許僅僅是兒子無意中發現一張藏寶圖,覺得此圖古怪,不予理會。但家族中人利益熏心,想要寶藏,私下前往尋寶,結果死於寶藏地的機關呢?

“若是這般,又如何能怪不得了兒子?便是沒有兒子,他們這種貪念也終會在另外的事情上害死他們。時間可能來得更早也說不定。

“又或者還有沒有可能是家族中人全部中了某種藥物,喪失理智,成為只知殺戮的怪物,屠戮百姓,惹下滔天罪孽。兒子苦尋不到解救之法,唯有殺之以救蒼生?

“親子弑父,覆滅家族只是一個結果。但究竟是什麽導向的這個結果,結果是如何產生的,命理並未言明。

“即便兒子真會造成這個結果,造成的原因不同,事情的性質也大不相同?你怎知一定是你理解的那般呢?”

李世民眼瞼垂下,思索著從竇氏幾個人嘴裏聽到的信息。

降於長安,武姓之女。

或許去歲出生且如今住在長安的武姓之女不太多,但那些去歲在長安出生,隨後離開早已不在長安的呢?又或者如承乾說的一般,他們如今不姓武,是後來改的武姓呢?

他緩緩搖頭。所以終歸還是承乾說得對。

若事情已有苗頭,自當扼殺。若事情未有任何苗頭,單純因為命理之言而動手,不可取。堅持本心,順勢而為才是正理。

至於竇三娘……

李世民鼻尖冷哼,眸光銳利。

此人必須死,竇氏必須亡!

********

地牢。

一**人殺入,又一**被擊退。地上全是血跡,一桶水潑過去,流出來的滿是鮮紅。清掃的人都已麻木。這些天同樣的情況他們經歷過許多次,同樣的活幹了許多遍。以至於他們的心情已經從最初的震撼驚懼到現在的波瀾不起。

牢房中。竇三娘看著這一幕,面色灰敗。

自被捕的那一刻她便知道,李唐必定會用她作餌,釣出她的部屬。她明知如此,卻什麽也沒做。她跟自己說,她是階下囚,她做不了。可她清楚,若真心想保這些人,其實是有辦法的,譬如……

“公主不必看了,死了,都死了。”

青衣女子站在牢房邊,透過木欄看著外頭的鮮血,神色木然,滿目悲愴,心如死灰。

“公主,我們出不去了。”她轉身望向竇三娘,“李唐布下天羅地網,不論來多少人,都只會以被殺被擒收場,劫獄不會成功。”

竇三娘微微握拳。是啊。已經第四次了,全都以失敗告終。經過四次,那些死忠她的人還剩幾個?

李唐這步棋走得好啊。

利用她一人,用她的消息、她的生死,攪亂竇氏內部。竇夏已亡,如今她籠絡在身邊的這群人,有些是想博一個前程,有些是對李唐有共同的仇恨,有些是被命運裹挾,有些是被同伴說動。

他們願意聚集在一起,願意為她效力,可不全是因為她是竇氏公主,是舊主。真正感念她是竇氏血脈,願意為她生死相隨的少之又少。不然她也不需要忌憚一個閔崇文。

她被捕的消息傳出,顧念她是竇氏血脈的會提議救援,但這部分人是少數,大多數人會嘩然,會慌亂,會惶恐,會心生異動。各懷心思之下,竇氏內部必將四分五裂。

想當日,她與阿玉阿青進入長安,費了多大的功夫。現在呢?這些想救她的人一個接一個進來,好似暢通無阻一般。若長安真這麽好活動,她怎會不多帶一些人手?還會落到人手不夠,需要自己動手的地步嗎?

這是李唐設的局啊。他們故意將這些人放入城,又故意讓他們找到她的關押處,將他們一個個往思路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