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4/6頁)

他吸了吸鼻子,連抱春特意溫好端過來的奶茶都沒心思喝了,點了個護衛出來:“你跟著去長安府衙看看,待他們辦完這档子事,請長安令來見我,我有話問他。”

護衛領命離開。

李承乾起身回到廂房,撐著下巴靜等,悶悶不樂。

好在長安府衙辦事效率不錯,長安令並沒有讓他等太久。

一見

到人,李承乾直接開口:“今日這遭到底怎麽回事?最近長安丟孩子的很多嗎?”

怎麽會一連來兩對夫妻認孩子?距離抓住拐子不過一個時辰,他們都是隨長安令一起到的,可見若不是一直在長安府衙守著,便是消息靈通,幾乎與長安官衙前後腳得到信。

從四人的衣著來看,也確實符合這點。最先進來口中喚著“小妹”的夫妻穿著十分不俗,後一對桑桑的父母雖比不得前一對,衣飾用料也不算差,或許不是大富大貴,但絕對生活寬裕。

那除了他們呢?是否還有生活條件不太好的人家丟孩子?是否他們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一直守在官衙,更沒有渠道及時得到消息趕來?他們是否也一樣的焦灼與無助?

長安令躬身回到:“拍花子一直有,但近日出現的較為頻繁,且十分奇怪。”

“奇怪?”

“是。以往拍花子拐孩子有男有女,男童居多,女童相對要少一些。可最近接連數起,丟失的全是女童,非但如此,還全是數個月大的女童。年歲最長的也不滿周歲。換言之,都是去年出生。更奇怪的一點,這些丟孩子的人家全部姓武。”

李承乾十分驚訝:“皆是如此?”

“至少就目前府衙接到報案的四起來看,四戶人家皆是如此。”長安令苦笑。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苦笑什麽。

天下父母千千萬,有如先前兩對一般疼惜孩子愛護孩子的,也有不把孩子放在心上,苛待孩子的。只有疼愛孩子的人家才會來報案,盡心盡力尋找。那些不在意孩子,甚至把孩子當累贅的,或許覺得丟了更好。尤其是女娃。

長安令蹙了蹙眉,接著說:“其中兩戶為普通百姓,一戶住在永安坊,給人做長工為生;一戶住在勝業坊,自己擺了個小攤,勉強糊口。

“另外便是今日來的兩戶,找到孩子的那家在隔壁通義坊開了間綢緞鋪,生意比擺小攤強上不少,家中有些余錢。另一對沒找到孩子的,在四戶中最為尊貴。

“殿下或許不認得他,但可能聽說過。男的是應國公武士彟(yue),女的是武公的繼室夫人楊氏。”

李承乾點頭:“聽說過。阿翁同我講過他當年起兵之事。武家經商致富,家資頗豐,早年資助過阿翁,在阿翁起兵前夕,還幫著麻痹了當時的太原留守王威與高君雅。阿耶與平陽姑姑攻打長安的時候,他也有跟隨。”

長安令言道:“是,太上皇登基,武公名列太原元謀功臣,後來又被封為應國公。”

李承乾露出迷茫的眼神:“武家雖遠遠比不得世家,也算新貴,並非小門小戶。他們家的女兒也能丟?”

不怪他疑惑。似這等有身份有地位還不缺錢財的,家中小郎君小娘子身邊哪個不是一堆仆婢伺候著,這拐子如何下手?

“是武家小娘子的乳母所為。這位乳母已經被抓,據審訊得知,是有人出錢讓她想辦法將小娘子帶出來。她原本不願意幹,畢竟她很清楚丟了孩子,武家人會如何。他們定要查個水落石出的。到時她如何躲得過?

“所以最先她並未答應。可對方抓了她兒子,說讓她拿武家的小娘子來換。若她將小娘子帶過來便把兒子還給她,還給她五十兩作為辛苦費,她可以帶著兒子遠離長安躲避追捕。若她帶不過來,兒子便唯有死。為了兒子性命,她唯有照做。”

眾人聽得連連蹙眉,不論抱春還是護衛,都滿心疑惑。

抱春瞥了眼長安令:“這恐怕不是尋常拐子。”

一個孩子才賣多少錢?五十兩對於權貴世家或許算不得多,可對於尋常百姓,是一筆巨款。更何況,尋常拐子拐誰不是拐,拐了奶娘的孩子也照樣賣錢,怎會提出必須拿武家小娘子來換的要求?

再加上之前說的全都姓武,都

是去歲生的女娘。可謂處處透著古怪。顯然不是一般的拐賣案。

“殿下抓住的二人確實是尋常拐子。他們並非什麽硬漢,知道自己逃不了,略一用刑就什麽都招了,也是有人花錢找她們辦事。對方出手大方,給得多,做得還是她們的老本行,不過是指定的對孩子的要求。

“她們覺得一樣都是拐。以往拐來還不一定能換這麽多錢,所以覺得十分值當,並沒有猶豫,爽快答應下來。除了武公的孩子,其他兩家也是他們偷走的。

“那二人是兩口子。他們覺得這次的買賣價錢實在是高,便想多做幾筆。綢緞鋪子東家姓武,是早先打聽好的,還踩了點,自覺偷起來問題不大,有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