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6頁)

李元吉勾唇,緩緩道來:“吳峰說曾在雲遊時遇見過一個人。此人擅醫,但醫的不是人,而是農物。這人曾言農物與人一般,病症多種多樣,治病都需對症下藥。人間有時疫,農物也有。他稱之為農瘟。

“農瘟是所有農物病症中最難醫治的。為了鉆研此道,他曾四方遊歷收集農瘟的信息,仿制出可以造成農瘟的藥物。此後他獨居荒郊,取人煙稀少之境,開辟荒地種植鉆研。

“可惜歷經多番努力,收獲有限,並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但他從未放棄,孜孜不倦。吳峰亦懂醫,雖與其醫治方向不同,卻也有相通之處。彼此交流,相談甚歡。

“數日後,吳峰離開,一別數年,再次故地重遊,吳峰去看他,發現那人已經死了。聽聞死前他便自覺時日無多,怕自己死後用於研究的東西流傳出去形成危害,一把火燒了所有病株,也毀了所有可致病的藥物。”

李建成心頭大跳:“你懷疑那些東西沒有全部毀去?”

“不是懷疑,是確信。我試探過吳峰,甚至逼問過他。他同我承認當年離開時確實因為好奇,瞞著那人偷偷藏了一瓶藥。可事後幾次反思,深覺此舉不妥。這類藥物若運用不當,危害無窮,他胸中有愧,心內難安,這才故地重遊,想要將藥還給對方。誰知對方已然故去。

“他說也曾想過直接將藥毀去,卻又念著這是那人畢生心血,若哪日遇到同樣善醫農物之人,會有大用處,若有成果,研究出那人未能解決之事,也算功德一件。因而他一直帶在身邊,妥善保管。”

對於吳峰的說法,李元吉不置可否,持保留意見。但他明確一點,不論吳峰此舉的真實用意為何,就目前局勢而言,此藥對他們有莫大用處。

李元吉眸中寒光乍現:“此藥頗為厲害,只需一株感染,便可一傳十,十傳百,而且速度極快。一兩日時間便能綿延不絕。李承乾用於種植的莊子全都修了水渠,是為了利於灌溉。我們不必進莊子,只需找個機會在水源下藥即可。如此更能神不知鬼不覺。”

李建成神色閃了閃,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只是……

李元吉又道:“大哥放心,經過上次西瓜藤辣椒樹的教訓,這回我一定萬分小心,謹慎行事,周全布局,必不會在同一個坑裏栽倒兩次。”

李建成張了張嘴,應承的話語在唇邊回轉,卻始終未曾說出口。

李元吉蹙眉:“大哥還在猶豫什麽?”

李建成神色晦暗不明,只問:“你就算毀了這批土豆,只需李承乾手中還有種子,明年也能再種。”

李元吉輕笑:“這點我也查過了,當初的土豆種子已經全部種下,李承乾並沒有留存。”

李建成低聲呢喃:“也就是說,若我們毀滅成功,世上再不會有土豆,百姓也再不會見到此等高產糧食。”

李元吉頓住,百姓,糧食。他忽然明白了李建成的顧慮,勸道:“大哥,我們若勝了,臣民才是我們的臣民。我們若敗了,自身都保不住,哪還管得了那麽多。”

李建成心念轉動,又問:“土豆種子是取土豆的哪一部分,如何得來,怎樣培育發芽,這些可有查到?”

李元吉搖頭:“暫時不知,只聽說土豆的育苗方式與別的不同。”

“也就是說,你沒辦法在損毀土豆的同時保留種子,更別提即便留下了,可能也無法正確栽種培植。”

李元吉恍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大哥是想把種子自己留著,將現有土豆全部毀壞,等到合適的時候再由我們種植出來?”

李建成默認,這是最好也是最有利的方案。非但可以重挫敵人,還能將功勞歸於自己。

李元吉苦澀搖頭:“若時間充裕,未必不能細細籌謀,或許可行。但我們來不及了。探子說第一批土豆收成就在這兩日。時間緊急。李承乾必然會先入宮面見父親,邀父親去莊子上主持收成,讓父親親眼瞧見土豆的高產威力。所以我們若要動作,必須趕在此之前。

“正好前頭不是出過竇氏余孽的事嗎?我想著咱們可以制造假象,事成之後將罪名全都推給她們。土豆出世,民心所向,大唐基業越發穩固。竇氏余孽必然是不願意看到的。因而他們要毀了土豆完全合情合理。”

計劃很好,可惜……

李建成閉上眼睛,心緒繁雜。

作為太子,他太明白一種畝產千斤的糧食對於大唐對於百姓代表什麽。它能讓許多人免去饑餓、避免死亡,給他們帶來希望、帶來新生。它可以讓大唐皇權穩固,萬眾臣服。

而如今,他卻要親手毀去這一切。他當真要這麽做嗎?

毀掉,他心有不忍;不毀,白白讓李世民拿了這偌大功勞,他又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