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遺憾

過了飲馬鎮再向東行,下一個鎮就是南橋鎮。

南橋鎮年代更久,時間更長,附近有大小九個村,比飲馬鎮還要大一倍。

這會兒鎮上熱鬧,到處都是攜家帶口上門采購的,觀陽習俗,年二六,回娘家,送年禮,孝順的女兒女婿,都在這天買肉,買糖,買酒回娘家。

一大早,街上買年禮的,回娘家的,熱鬧非凡。

盧慶已經許多年沒感受過這樣平和的熱鬧,他一個人空手走在大街上,與四下格格不入,他也不知道怎麽才能融到這樣的氣氛裏。

沒一會兒,一個亂跑的孩子撞到他腿上。

他低頭,孩子怯怯地擡頭看著他,有些害怕。

孩子爹娘提著大包小包匆匆從一旁跑來,“小臭子!說了人多不許亂跑,就是不聽!”

孩子娘逮住他,一臉焦急,先朝屁股上揍了一巴掌,才和孩子爹一起誠惶誠恐謝謝盧慶。

盧慶彎腰把地上的竹蜻蜓撿起來遞給小孩,“你們是南橋鎮人嗎?”

“是呀。”

“我想問問鎮上哪有瓷器鋪子?”

“瓷器?”

“想買個擺件。”

“哦,那你去吳記看看吧,沿著街朝北走,過了第二個巷子右拐,就看見了。”小孩父親給盧慶指路。

“多謝。”

盧慶慢慢走,穿過主街,經過巷子,遠遠看見了那塊掛了許多年的老招牌——瓷器吳。

他沒進去,而是在對面的食鋪點了碗素面,邊等,邊往瓷器店瞧。

店裏有幾個顧客,兩個夥計領著人看擺件,兩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在另一邊和一個女顧客拉家常,似乎都是今天回娘來的。櫃台後,一位老邁的老丈拿著帕子擦一個兩尺來寬的大盤子。

“您的面。”

“謝謝。”

“您想買擺件?”

“我瞧瞧,聽說吳記的擺件好。”

“那是,老鋪子了,咱們南橋就數得著吳記,要是想看更好的,您就得往縣城去了。”

“你還管介紹顧客?”

面館夥計笑道:“都是老街坊了。”

“聽上去吳記人緣不錯。”

“一聽您就是外地人,咱們十裏八鄉的,誰不知道吳老爺慈善,”他往四周瞧瞧,湊到盧慶耳邊悄聲道:“吳老爺年輕時候,生不了孩子,後來有個大師指點他多做善事,沒兩年,就生了!你瞧現在,他家五個閨女,一個兒子,個頂個孝順能幹,要我說,人還是得做善事。”

盧慶笑笑,“哪個是他兒子?”

“那倆是夥計,兒子帶媳婦回娘家走親戚去了。”

“這麽早?”

“聽說好像是兒媳婦家遠,不是咱們鎮上的人。你找小吳有事?”

“我聽說他大擺件燒得好。”

“那就是胡說了,你肯定聽錯了,他家是女婿接班的大擺件手藝,小吳老板只燒小擺件!”

“那想必是我聽岔了……”

盧慶吃著面,不緊不慢地細問,觀察著吳家的生意,見他們與四鄰和睦,女兒性格直爽親善,吳老板夫妻也十分面善,才吃完面結了賬,慢慢往回走。

“哎,客人,你不買擺件兒了?”

“我再逛逛。”

盧慶走上街,見吳家老太太出來,望著天擔憂,“瞧著天不好,也不知道惠香他們到家沒。”

盧慶腳步猛地一頓。

“他們一大早就出發了,指定到了!”她女兒攙老太太回店裏。

老太太邊走邊念叨:“惠香娘家遠!他們提著那麽沉的東西……”

“一會兒回來了,快進屋去吧,你凍病了他們回來還得伺候你……”

盧慶朝吳家母女倆望望,嘴角慢慢翹起,想必,惠香的婆婆、大姑子、小姑子也很喜歡她。

是呀……

她那麽好的性格,哪有人會不喜歡呢?

盧家村,盧五柱正往籃子裏裝雞蛋,聽見小孩喊著“娘我想要糖!”

門口影子閃了下,有客人進了門,盧五柱聽著孩子口音耳聲,一轉頭,看見了牽著孩子的趙惠香。

“叔。”

“惠香啊,回來走親戚啦。”

“哎,給我娘送點兒年貨。”

他們隔著半個鋪子對看著,一個想問,一個想說,卻誰都沒開口,雜貨鋪裏奇妙地沉默著。

直到紮小辮的小女孩問,“娘,我能要這個糖麽?”

盧五柱回神,拿油紙給孩子抓了一把。

“多少錢?”

“不要錢,給孩子拿著吃吧。”

“這怎麽行……”

“沒什麽不行。”盧五柱蹲下,摸摸小姑娘頭,“鬧鬧,還記得姥爺嗎?”

小女孩羞答答地搖搖頭。

“還是姑娘好,文文靜靜的,像你小時候。”盧五柱笑笑,又給她拌糖稀,“給,村裏的小姑娘都愛吃。”

鬧鬧羞羞地搖頭,往惠香身後躲躲,忍不住擡頭看她娘。盧五柱又遞了第,惠香把她讓出來,“姥爺給的,拿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