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李定國(第2/2頁)

李自成下意識的想拒絕,但是轉念一想卻又忍了下來,心說讓劉宗敏出潼關去碰一碰堵胤錫也不錯,打輸了就借機收拾掉劉宗敏,換李雙喜上去,經過了這麽多年的磨練,李雙喜差不多也能獨當一面,萬一打贏了就更好。

當下李自成說道:“大軍師常說的一句話朕十分贊同,獅子搏兔尚且拼盡全力,此次援西非同小可,我大順軍也當拼盡全力才是。”

“所以,中營、左營、右營及後營皆要出動。”

“其中左營走劍門道自漢中發兵閬中,協同西軍作戰。”

“右營自襄陽溯漢水而下,擺出進攻武昌之勢架,但是打下承天府之後即掉頭向西直取江陵,一舉切斷川中明軍退路。”

“中營自潼關出,直取徐州。”

“後營之騎兵則從紫荊關、倒馬關、土門關以及固關分道出,兵鋒直指北京,迫使崇禎再下勤王詔,令天下兵馬勤王。”

“遵旨。”眾將齊齊應諾。

……

在北京,武英殿。

看完李香君、華夏分別送到總司令部的塘報之後,崇禎只有一個感覺,這個李定國簡直就是徐應偉和閻應元的集合體。

徐應偉善攻,閻應元善守。

但是李定國卻是能攻善守。

而且攻防轉換中的戰機捕捉能力超強。

這種天賦,好比足球前鋒在門前捕捉戰機的能力,屬於老天爺賞飯吃,對於這些天賦異秉的球員來說,一生下來就會,都不用學。

比如李香君對新津縣城的第一次圍攻。

李定國就抓住了一次不是機會的機會,驟然反擊。

李香君不敢冒炮兵陣地被摧毀的風險,只能撤兵,結果又被李定國抓住機會打了一波反擊,一戰報銷了足足兩千土兵。

華夏在龍泉鎮的敗績也差不多。

李定國也是敏銳的預見到了明軍會從龍泉鎮迂回,因而早早的命令大將馮雙禮率軍在龍泉鎮設下埋伏。

華夏其實犯了大錯,雖然派出了斥候,但是忽略了西軍可以順赤水而下,結果西軍趁著夜色順著赤水悄然而下,對駐紮在龍泉鎮的明軍實施了火攻,一把火就燒掉了第5師攜帶的大半軍需輜重,這仗就沒法再打了。

這次得虧不是李定國親自領軍。

要換成李定國領兵,真可能預判到明軍會在龍泉鎮駐紮,進而提前在龍泉鎮的地底埋藏大量引火之物,這樣的話燒掉的就不只是第5師的軍需輜重,搞不好整個第5師都有可能會被李定國一把火燒成灰。

放下塘報,崇禎幽幽說道:“看來得去一趟四川才行了。”

有一說一,崇禎確實也有些輕敵了,覺得明軍都已經完成了從冷兵器時代到火器時代的進化,連建奴的七十萬大軍都一朝擊滅,所以張獻忠的西軍還有李自成的順軍那就更加不在話下,以二十萬鎮兵加兩個師,擊滅西軍那還不是手拿把攥?

但是從目前來看,卻完全不是這樣,明軍居然占不到便宜。

所以崇禎決定親自率第1師前去四川,爭取盡快剿滅張獻忠。

崇禎又對徐應偉說道:“有貞,朕把第1師的半個架子師留下,另外皕亨也會盡快率領第2師北上,協助第1師駐守北直。”

“此番明軍大舉圍剿張獻忠,李自成斷不會坐視。”

“李自成若出兵四川不足慮,從襄陽、潼關方向出兵也不足慮,唯獨從紫荊關、倒馬關、土門關或固關大舉出兵比較麻煩。”

“如果偽順大舉出兵,你就大步後撤。”

“將偽順軍引入北直,然後集中兵力加以擊破。”

“如果偽順分路出擊,你就集中兵力逐一殲滅。”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一句話,現在整個北直除了京師之外,沒有一座城、一寸土值得嚴防死守,所以你盡可以誘敵深入。”

“聖上,鐵路呢?”徐應偉問道,“也不用嚴防?”

“噢對,朕把鐵路給忘了。”崇禎眉頭一皺說道,“這樣的話就得調騎兵南下,立即以總司令部名義給定王下一道軍令,讓他安頓好察哈爾鎮台的婦孺牛羊,然後盡快率騎兵第1師或騎兵第2師南下,專事保護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