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禎的三句話(第2/2頁)

“夠了!”金鉉忍無可忍,厲聲訓斥道,“楊司業,你是不是沒事幹?”

“呃啊?”楊姓司業明顯還沒能轉過彎,茫然道,“下官這一堆事呢,何謂沒事幹?”

“那還不去忙你的?”金鉉怒道,“凈在這裏整這些有的沒的,今後多把你的心思花在傳道授業解惑上,少琢磨些表面文章。”

“表面文章?”楊司業道,“迎駕乃大事……”

“何謂大事?”王家彥道,“爾身為國子監司業,將學生教好就是最大的事,其他的事不用你過多考慮。”

又有教授善意提醒:“稟祭酒大人,迎駕儀式還是應該搞一個。”

“迎駕儀式當然要。”王家彥說道,“待明日上值,本官與金監會在大門迎駕,至於爾等只管做好本職工作即可。”

“啊?這也未免太簡陋了。”

其他的司業、教授也紛紛提出質疑。

“行了,現在繼續討論社會實踐課應該去往何處?”

王家彥有些不耐煩的說道:“河南與遼東各有所長,河南遭受兵災最為嚴重,更能體驗百姓之疾苦,遼東則路途遙遠,更能鍛煉學生體魄意志。”

話音才剛落,金鉉接著說:“下官以為河南要去,遼東也要去,江南更要去,北監學生入學的第一年就不該坐在課堂,而應該走遍全國河山!思白公嘗與人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本官以為說得很在道理。”

有司業提出質疑道:“不在課堂如何傳道授業解惑?”

“行路途中一樣可以傳道授業解惑,其效果說不定反而會更好。”金鉉說道,“孟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背完一大段,金鉉復又說道:“本官以為鍛煉北監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培養清廉自守的道德情操,比授業更重要。”

“本官贊同,就按你說的這個法子。”

王家彥一錘定音,北監第一年的課業就這樣定下來。

頓了頓,王家彥又對一眾司業、教授說道:“時間也是不早了,你們趕緊各自回家收拾一下,明天下午就走,第一站先到八裏橋看鐵路鋼架橋,晚上就宿營在八裏橋南,所以大家須帶好帳篷以及臥具。”

“啊?明天就走?”

“這也太倉促了吧?”

“是啊,什麽準備都沒有做。”

一眾司業、教授被搞了一個措手不及。

要不是看在這份職業能領取一份高薪,怕是當場就有人辭職。

“這不是讓你們回去準備麽?”金鉉不耐煩的說道,“不就是出個遠門,帶上帳蓬還有臥具就足夠了,難不成還想把家也搬過去?”

眾司業和教授唯唯喏喏,只有一個司業壯著膽子問:“聖上不是明天要來?”

“所以才下午走吧。”王家彥道,“要不是明天上午聖上要過來,上午就走。”

那個司業便也不敢吱聲,心下卻忖道,祭酒大人還有監正大人如此慢待聖上,可千萬不要觸怒天顏,連累了北監的全體師生才好。

……

然而這個司業的擔心完根本是多余的。

第二天一大早,崇禎來到北京國子監,看到僅僅只有王家彥和金鉉兩個人在北監大門口迎接自己時,崇禎立刻笑了,要的就是這。

面對聚集在操場上的一萬多個國子生,崇禎只是簡單的說了三句,並讓王家彥挑選出百多個大嗓門的學生傳遍全場。

“初次見面,朕有三句話要送給你們。”

“朕要說的第一句話是,別學那些官面文章,堅決杜絕形式主義!”

“比如說大張旗鼓迎來送往,比如說鋪張浪費三請四晏,又比如說那些拖沓冗長且毫無意義的禮儀會議,一概都不要學。”

“這點,王祭酒和金監正就做得很好。”

“朕要說的第二句話是,不要想著揣摩上意,多把心思用在百姓身上。”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百姓才是天,你們的心裏要裝著百姓,你們要真正做到為百姓辦實事,而不是想著如何討好上官,如何斂聚民脂民膏。”

“朕要說的第三句話是,一定要愛國!大明就是我們的祖國,生於斯、長於斯將來也會葬於斯的祖國!愛國就如同愛自己的母親,不需要任何附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