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百年大計(第2/2頁)

當然,崇禎只是畫了一個草圖,但許多事有靈感就足夠。

大明的能工巧匠其實不在少數,只要你能提供加工草圖,就都能給你造出來。

有了崇禎繪制的草圖,翁之禮帶著火車廠的幾個老工匠,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將具體的結構給琢磨出來,所以,現在這個叫翁氏掛鉤。

只是輕輕一碰,車廂就通過翁氏掛鉤牢牢連住了火車頭。

在得知了這一點之後,四位閣老和馬鳴騄再次嘖嘖稱奇。

此物屬實神奇,只要輕輕一撞居然就能鉤住,屬實方便。

崇禎卻已經通過走道,來到了火車頭的後門,正好看到工人打開了車廂前門,然後一眼就看到坐在車廂內的群臣。

“嘿,聖上!”群臣紛紛起身湧到車廂的前門。

火車廠的工人卻已經在翁氏掛鉤上面墊上木板,又在車廂與車頭間拉上多條鐵鏈,很快就搭好了過道橋,兩側甚至還有六道鐵鏈充當護欄。

崇禎當即穿過過道橋進入到車廂,與群臣相見。

朱慈烺、四位閣老還有馬鳴騄也相繼跟了過來。

這時候,火車頭已經再次動起來,而且這次是往前行駛。

“聖上,首揆,孟閣老……”車廂內的群臣忙不叠的向崇禎等見禮。

明明只是分開不到片刻,卻搞得好像久別重逢,四位閣老也很興奮。

盡管他們不懂工業革命,卻也能朦朦朧朧的意識到火車的重大意義。

大明有了火車,兩京之間的聯系就會更加緊密,江南的財賦就能更快的轉運京師,而且損耗也會大大降低,這無疑會大大的降低治理成本。

作為內閣輔弼,這點起碼的政治素養還是有的。

隨著時間推移,火車的行駛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崇禎終於又聽到了熟悉的喀嗒聲,這是鋼輪碾過鋼軌的連接處時發出的聲響。

崇禎估計了下,行駛的速度大概30公裏每小時。

按照這個速度,大概需要兩個晝夜才能到達南京。

對於崇禎來說,這個速度簡直慢到發指,但是對於群臣來說卻已經快到讓人害怕,有個年邁的侍郎甚至嚇得臉色發白,險些昏過去。

但是更多的官員興奮異常,臉上也盡是期待之色。

沒一會,火車就駛出火車廠的內部軌道,上了兩京鐵路。

順便再說一句,道岔機構也是崇禎提供的構想以及草圖,然後再經由翁之禮帶著火車廠的工匠把它造出來。

當然,現在的道岔機構完全是人工操作。

兩京鐵路為節省運輸成本,基本都是沿著運河而修建的,所以駛出火車廠區之後,映入崇禎和群臣眼簾的,便是運河沿岸的風景線。

然而運河沿岸的風景卻談不上美麗,土地也是大量荒蕪。

馬鳴騄唯恐崇禎心下不喜,解釋道:“聖上,從北京直到通州段運河兩岸的土地,大多都是皇莊,本來是可以佃給無地百姓耕種的,只不過經過多年的戰亂,北直人口銳減,流民又大多跑去了江南,所以很招募到流民耕種。”

“此事朕知道。”崇禎點點頭表示他知道。

“不光是皇莊,整個北直乃至整個北方的土地都沒人種。”

經過多年戰亂,北直人口原本就所剩無幾,剩下的青壯又大多被建奴強征為練勇、綠營炮兵以及八旗漢軍,八裏橋戰敗之後又被明軍抓去修築鐵路,所以荒廢的不只是皇莊,整個北直幾乎都沒人種。

這也是崇禎為什麽重視江南及湖廣的農業。

因為三年之內,北方數省的農業生產絕不可能恢復如初,那麽這三年內京師及北方數省的糧食就要靠江南及湖廣供給。

所以江南及湖廣的糧食生產絕不能出問題。

要不然大明治下就又會爆發大規模的饑荒。

既然話說到這,崇禎就決定擇日不如撞日,趁著這個機會在火車上開個辦公會議,跟內閣把能決定大明百年國運的土地大計給定下來。

“諸位卿家,京師以及北方數省的光復也已經有段時間。”

崇禎的目光從張慎行等閣部大員臉上掃過,又接著說道:“關於北直各府州及北方數省的土地如何處置,似乎也該有個明確的說法了。”

聽到這,眾大臣便紛紛從車窗外收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