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大阪冬之陣(第2/2頁)

結果不用多說,火力集中原則畢竟是被無數的戰例證明過的。

於是乎,幕府兵直接崩潰,在拋下近萬具屍體以及傷員之後,將近十萬的幕府軍轉身就跑,督戰隊怎麽恫嚇都沒有用。

……

作為幕府軍主帥的德川義直差點嚇尿。

大阪之戰打完,德川義直就馬不停蹄的逃回江戶去向他的大侄子報告。

聽完老叔德川義直的報告,德川家光也有些懵,大明天兵打到大阪了?不是說就是大阪的一群商民暴亂嗎?怎麽突然就大明天兵打過來了?

雖然已經當了26年的將軍,可是驟然之間面對這樣的變故,德川家光也有些慌,因為這跟紅夷的襲擾是完全不一樣的。

紅夷的襲擾不過是芥蘚之疾而已。

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紅夷奈何不了幕府。

但是大明天兵的威脅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大明天兵是完全有可能顛覆幕府的統治的。

德川家光還是小覷了崇禎的野心,崇禎可不只是想要顛覆幕府統治,而是想要將整個倭國的千余萬倭人都遷到大明去做奴工,騰出來的土地就分給有功的將士,再從其他大陸運來奴隸從事農業生產,進而形成種植園。

在今後的大明,倭島的產業定位就是采礦、農業、漁業及木材加工,今後只負責向江南八府一州提供礦產、大米、家俱及各種海產品。

德川家光不知道這些,急召老中、若年寄、奉行及大目付前來議事。

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是幕府屬官,由大名或者旗本來擔任,額定人員都在三到五人之間,這十幾個人加將軍就是幕府的核心。

聽完德川義直的分說,十幾個屬臣都有些懵。

顯然,誰也沒有想到大明居然會出兵討伐倭國。

最後還是一個老成持重的老中說:“大將軍閣下,現在最緊要是弄清楚大明發兵討伐日本的原委,是因為大阪城的明朝商民?還是因為此前羽柴秀吉入侵朝鮮?又或者是因為更早之前日本浪人對大明海疆的襲擾殺戮?”

“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是因為大阪的明朝商民受到不公正對待,幕府可以賠禮道歉,並且給予足夠的補償,如果是因為羽柴秀吉的入侵朝鮮,那麽豐臣氏已經被我德川氏滅亡,大明朝廷就沒有理由再討伐,而如果是因為更早時候的浪人襲擾,那麽就給予一定的賠償……”

然而話還沒說完,一個年輕氣盛的奉行就怒形於色道:“賠償賠償賠償,除了賠償或者陪禮道歉,大人就沒有別的主意了嗎?”

“大明雖然強大,可是在大明與日本中間還隔著大洋。”

“當年的大蒙古比大明還要強盛,不也奈何不了日本?”

頓了頓,奉行又對德川家光說道:“大將軍閣下,明朝遠隔重洋前來討伐我們日本,勢必不能持久,所以我們就跟他們耗著,明軍火器雖然犀利,但是只要不與他們正面交鋒,火器再犀利也沒什麽用,拖上三五個月,明軍自然糧盡退走。”

“幼稚!”老中很不客氣的訓斥道,“你知道明朝動用了有多少船只?”

德川義直便說道:“確切數目不詳,不過按最保守估計,明朝水師也有五百艘大船,後續不排除還有更多的大船渡海來到日本。”

好家夥,兩百多艘直接變成了五百艘。

不過對於敗軍之將來說,也是常規操作。

畢竟,只有把敵人誇大,自己的失敗才能顯得情有可原。

老中緊接著說道:“明軍水師的一艘大船就能載糧數百石,五百艘大船足可以載糧數十萬石之多,而明朝軍隊的數量僅只有數萬人,你說可支撐多久?難道留著這樣一支龐大的明軍在近畿平原作亂嗎?萬一明軍打下京都並劫持了天皇怎麽辦?”

剛才說話的那個奉行頓時啞口無言,因為他沒有考慮過這個。

老中又對德川家光說道:“大將軍閣下,最好還是與明朝媾和。”

“崛田前輩說的是。”德川家光欣然道,“那就有勞你走一趟大阪。”

“嘎?”崛田正盛聞言當即便愣在那裏,說歸說,但是能換個人去嗎?

“崛田前輩千萬莫推辭。”德川家光很誠懇的說道,“畢竟你是關東乃至整個日本數得著的智者,也只有您這樣的智者才擔負得了這樣的重任,拜托了。”

說完,德川家光又從榻榻米上跪坐起身,向崛田正盛鞠個躬。

這下,崛田正盛徹底沒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