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遼東大戰(第2/2頁)

……

與此同時,多爾袞大軍剛走到山海關。

此次出征,多爾袞足足帶了六萬正兵,其中八旗滿洲一萬,八旗蒙古一萬,八旗漢軍兩萬,綠營兩萬。

不久之前,多爾袞聽取了洪承疇等人的建議,根據綠營兵及八旗兵的特點,對軍隊構成做了明晰劃分。

未來八旗滿洲和八旗漢軍將全部換裝燧發槍,成為火槍兵。

當然,現階段清軍總共也只有5萬支燧發槍,要讓八旗滿洲和八旗漢軍全部換裝暫時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分批換裝。

還沒換裝的仍舊以大稍弓、斬馬刀等作為主要的作戰武器。

但是此次跟隨多爾袞出征的一萬八旗滿洲和兩萬八旗漢軍已全部換裝,現在手上拿的都是燧發槍,只不過大稍弓和斬馬刀也被保留下來。

八旗蒙古因為其兵種特性,主要用於追擊擴大戰果,所以仍保留騎射。

綠營兵除了遼東鎮、大同鎮等三十鎮,多數綠營的戰鬥意志都很薄弱,到了戰場上後經常性一觸即潰,鑒於此,多爾袞就對綠營做了一次大規模調整,原遼東鎮、大同鎮的三萬綠營兵被擡旗為八旗漢軍。

所以現在,八旗漢軍已經增加到182個牛錄。

而且這182個牛錄,都是滿編的300人牛錄。

現在姜瓖、吳三桂和王輔臣他們也已經是八旗漢軍的一員。

再然後剩下的9萬綠營兵,除了鎮守地方的6萬綠營兵外,駐紮在北京的另外3萬綠營兵已經被多爾袞改編成了炮兵。

未來鎮守地方的6萬綠營也將會被調到北京並改編為炮兵。

今後綠營將成為專職炮兵,此次跟隨多爾袞出征遼東的兩萬綠營就都是炮兵。

這兩萬綠營裝備了足足千余門大炮,其中紅夷大炮兩百門,佛朗機炮兩百門,駱駝回旋炮四百門,除此之外還有六百門虎蹲炮。

因為攜帶了一千多門火炮,尤其是攜帶了兩百門重量超過兩千斤的紅衣大炮,這嚴重影響了行軍,使得清軍每天只能走三十裏。

所以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天,清軍卻僅僅只走到山海關附近。

洪承疇就憂心忡忡的說道:“主子,按這個速度行軍可不行,從山海關到盛京還有足足八百多裏,至少還得走一個月。”

“一個月都未必能走得到。”範文程接著說道。

寧完我抹了把臉上的雨絲,也說道:“這陰雨一時半會恐怕還停不了,未來這半個月遼西的道路只會更加的泥濘難走。”

多爾袞沉聲道:“所以你們的意見呢?”

侯方域回答說:“主子,紅衣大炮和佛郎機炮太過笨重,就不帶了吧,只帶駱駝回旋炮和虎蹲炮就夠用了。”

“朝宗說的對。”洪承疇點頭附和道。

“有駱駝回旋炮和虎蹲炮,就足以破掉明軍的空心方陣,野戰可無虞。”

“佛郎機炮可以不帶,但是不帶上紅衣大炮,如何攻城?”多爾袞卻有些擔心,“如果明軍死守盛京不出,豈非拿他們毫無辦法?”

“可多帶幾萬斤火藥。”侯方域建議道。

洪承疇也說道:“不錯,挖一條或者數條地道直通城墻下,再埋以數千斤甚至上萬斤火藥一樣能炸開城墻,無非就是多花費些工夫。”

“怕的就是這。”多爾袞皺眉說道,“長期圍城不光費工夫,更費糧食。”

銀子其實還好,大清其實不缺銀子,但是糧食是真的缺啊,真要是在盛京跟明軍相持一年半載,長時間給正兵雜兵發戰時口糧,這個消耗屬實有些大。

見多爾袞提及糧食,洪承疇、侯方域等就很識趣的閉上嘴巴。

因為這是個無解的難題,他們再是足智多謀也是沒有辦法解決。

想到這,洪承疇便不免又心生感慨,崇禎是如何解決軍糧供給的?

要知道崇禎除了往遼東增兵兩萬外,更往徐州戰場增兵了二十萬,再加上此前駐紮在歸德以及開封府的三十多萬人,這麽多兵,竟然也能養活得了?好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