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遼東大戰

朱慈炯開始朝鮮攻略,崇禎也站在了盛京內城的崇德殿正門前。

“二十年了。”看著並不算太雄偉的崇德殿正門,崇禎喟然說道,“朕至今還記得即位之初,召袁崇煥於平台奏對。”

“當袁崇煥說五年即可平遼時,朕心下那個高興。”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在當時,朕是真相信袁崇煥能說到做到,真能在五年內平定遼東,徹底的解決建虜之亂。”

“但是袁崇煥終究沒能夠平遼,他終究是食言了。”鄭芝龍說道,“如今二十年過去,反倒是聖上自己打下了遼東。”

“欸,鄭卿你這話可就說錯了。”

崇禎擺擺手說:“遼東乃是有貞打下的,不是朕。”

徐應偉連忙說:“臣能得以打下沈陽城,其實並非臣之功,第一仰賴聖上勵精圖治、厲兵秣馬,然後是將士用命。”

崇禎身為皇帝,卻不貪臣之功。

徐應偉為臣子,卻也不肯貪天之功。

看著崇禎和徐應偉在那裏互相謙讓,鄭芝龍也是心生感慨,這樣的君臣真是不多見,兩相對比,他是不是太過於在乎功名利祿?

徐應偉又說道:“更何況,臣也只是打下了沈陽,而沒有完全平定遼東,在沒有平定科爾沁蒙古諸部之前,遼東仍有反復之虞。”

“有貞說得對。”崇禎道,“現在就看多爾袞會如何選擇了,多爾袞若不肯發兵來救,我們就揮師北上解決科爾沁蒙古,多爾袞若是發兵來救,那我們就在遼東與建奴堂堂正正打一場野戰,三十年了,東事也該做個了結。”

自老奴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到今年正好是三十年。

“與建奴野戰?”聽到這,鄭芝龍和徐應偉等都有些錯愕,怎麽是野戰?

要知道自從渾河血戰之後,明軍就再沒有跟建奴打過野戰,松錦大戰中,洪承疇率遼東八鎮總兵出援錦州,也是走到松山之後又跟建奴打成了防禦戰。

之後歷次大戰,徐州大戰,山陽血戰以及閻應元守大沽口,都是防禦戰。

谷亭鎮大戰勉強能算野戰,但建奴只動用了騎兵,沒有動用步兵及炮兵,所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野戰。

所以無論是鄭芝龍還是徐應偉,都沒有想過崇禎竟然會選擇在這時候在遼東與建奴打一場堂堂正正的野戰。

“對,與建奴野戰!”

崇禎也有著他自己的考慮。

明清兩國之爭,不是單純的軍事之爭,而是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甚至民生的體系之爭,面對體系之爭,國民信心就尤為重要。

直到現在為止,大明百姓甚至官員其實都是畏建奴如虎。

甲申國難之後,雖然也打了不少勝仗,但是包括勤王士子在內,大明幾乎所有的官紳百姓都認為,明軍也就打防禦戰能夠打勝仗,打野戰肯定打不過建奴。

這點,從鄭芝龍剛才的表情就能看出,甚至徐應偉也是信心不足。

軍隊的自信比金子都珍貴,全體國民的群體性自信尤其不可或缺。

所以,必須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大明的將士,告訴大明的官紳百姓,明軍不光可以在防禦戰當中打敗建奴,更加可以在野戰中打敗建奴。

眼下的遼東大戰,就是樹立信心的絕佳時機。

為此,崇禎甚至於不惜放棄結硬寨、打呆仗的總體性戰略。

鄭芝龍卻還是有些擔心,皺眉問道:“聖上,此時與建奴野戰會不會太冒險?”

崇禎反問道:“那你說什麽時候與建奴野戰不冒險?若是不出現意外,早則明年晚則後年,大明就一定會大舉北伐,那時候肯定避免不了與建奴野戰,鄭卿你說,是此時先與建奴來一場中等規模的野戰好呢,還是等到北伐之時,上來就與建奴決定性野戰更好?”

“那自然是趁現在先與建奴來一場野戰為好。”鄭芝龍不假思索的說道,“如此也好積累一些野戰的經驗,那麽等明年或者後年北伐之時,也就有了底。”

“最為重要的還是信心。”崇禎說道,“若是北伐決戰時大明將士仍信心不足,那麽最終戰敗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反之,如若我大明將士對北伐勝利充滿了信心,那麽贏得北伐的可能性也就會極大的提升。”

這事或許是崇禎想多了,但是為了打贏決戰,再謹慎也是不過分。

其中的道理也非常簡單,這次遼東大戰大明輸得起,但是明年或後年的決戰,大明輸不起,一旦輸掉明後年的決戰,不說從此北伐無望,但是拖個十年八年卻很有可能,崇禎不想浪費這麽多時間,他的時間可是寶貴得很。

“臣明白了。”徐應偉說道,“此次遼東之戰,就是樹立信心之戰。”

“對,這就是樹立信心之戰。”崇禎肅然說道,“就是拿這次遼東大戰樹典型,昭告全體大明將士,同時也昭告大明所有官紳百姓,明軍不僅可以在守城戰中擊敗建奴,也可以在野戰中打敗建奴,明軍無所畏懼、不可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