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人才競爭

“在將來,火器數量的多少將成為決定性因素。”多爾袞點點頭又道,“不過,現階段我們大清與南明的火器數量差距並不大,這點要扭轉。”

“除了減少南明的火器數量,還要增加大清的火器數量。”

說到這一頓,多爾袞又說道:“所以除了讓駱家兄弟搞破壞,摧毀南明的兵工廠,我們大清還要盡可能的增加鐵匠數量。”

“回稟主子,沒有更多的鐵匠了。”剛林苦笑著說,“這五萬鐵匠,大部分還是太宗皇帝時留下來的老人,要想培養一個合格的鐵匠,至少也得兩年時間才行。”

黃台吉給清廷留下了不少的遺產,強大的火器制造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當年老奴在寧遠被明軍的紅夷大炮擊斃,給黃台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黃台吉在登上汗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仿制紅夷大炮。

在這一時期,四萬多漢軍以及包衣都變成兼職鐵匠。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四萬多的鐵匠,清廷才得以追趕上大明的火器產能。

多爾袞卻還是感覺不夠,又問道:“將科爾沁蒙古、察哈爾蒙古以及土默特蒙古的鐵匠也全部召來北京,打造火器。”

剛林苦笑說:“回稟主子,奴才早就已經將蒙古諸部的鐵匠都召來北京,要不然,根本湊不齊五萬鐵匠,太宗皇帝時期的鐵匠僅只有四萬多人。”

“全都已經召來北京了嗎?”多爾袞越發蹙緊眉頭,“那麽朝鮮呢?”

“朝鮮?”剛林聞言一愣,答道,“回主子,朝鮮的鐵匠並未征召。”

“征召,統統征召到北京。”多爾袞沉聲道,“立即遣快馬追上鰲拜,讓鰲拜到平壤之後就命朝鮮國王召集所有的鐵匠,調來北京聽用。”

……

盯上朝鮮鐵匠的並不只多爾袞一人,還有崇禎父子。

幾乎同時,朱慈烺也向崇禎建議道:“父皇,能夠熟練卷制銃管並鉆孔的老鐵匠,養成周期實在太長,短時間內很難大量增加,所以與其培養,不如向外求取。”

“向外求取?”崇禎笑了笑,問道,“烺兒,你是說倭國還有朝鮮麽?”

朱慈烺輕嗯了一聲,又說道:“兒臣聽聞倭國以及朝鮮的冶鐵業都較為發達,倭國國力較為強盛,而且目前與我大明的關系也是較為友善,是以不好發難,但是朝鮮國自從丙子胡亂之後就自甘墮落,正好趁此機會強征其國內鐵匠。”

朱慈烺的意思就是趁著扶持李氵窅為朝鮮世子的機會,將朝鮮國的鐵匠強行征調到南京來替大明打造火器。

朝鮮怎麽著也有幾千鐵匠。

崇禎聽了卻只是呵呵一笑。

朱慈烺還以為崇禎瞧不上,便又接著分析說:“父皇,朝鮮國雖小,但是根據萬歷年間的魚鱗圖冊記載,有口六百萬,如果算上逃奴及隱匿人口,少說上千萬,再加上造船業以及冶鐵業又是朝鮮國的主要產業,是以其國內的鐵匠數量不會少於一萬人,就算打對折,也至少有五六千鐵匠,絕不可小覷。”

“格局小了。”崇禎笑了笑,又道,“烺兒你只想要鐵匠,格局小了。”

“格局小了?”朱慈烺不由得一愣,但很快就反應過來,失聲說道,“父皇,你該不會打算將朝鮮國的五百萬口都搬來大明吧?”

“為什麽不?”崇禎表情慢慢變嚴肅。

“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還是那句話,崇禎是真的不喜歡殺戮政策。

尤其是同根同種的東亞人就更不可能搞殘酷的種族滅絕。

要想實現崇禎的十億人口宏偉計劃,除了大量生育之外,同化東亞各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口增長手段,其中又以朝鮮族優先。

崇禎早就盯上了朝鮮的這五百萬人口。

即便是按照4%的出生率以及1億的總人口計算,大明一年的新生兒也才400萬,再去除各種死亡人口,每年增長的人口撐死了也就200萬。

這也就是說,同化了朝鮮的五百萬口,能節約差不多三年時間。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是徹底的同化,文化及族群的徹底認同。

“這倒也是。”朱慈烺忽然想起史書上所記載的唐滅高句麗之戰,當即說道,“昔大唐攻滅高句麗國之後,將高句麗國的數百萬口遷往中原江淮安置,大唐名將高仙芝之父高舍雞便是此時遷入大唐。”

停頓了一下,朱慈烺又問道:“父皇,朝鮮人內遷之後,你打算安置在何處?”

崇禎不假思索的道:“朝鮮現在的總人口撐死了也不過六百萬口,只是山東一省就足可以安置,不過為了盡快實現同化,還是要將朝鮮族人分別安置在山東、河南及湖廣諸省,將來剿滅建奴及偽順之後,還需要遷徙一部分到北直、山西乃至於陜西,總之不宜讓太多朝鮮族人聚居於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