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北伐前奏(第2/2頁)

朱慈炯道:“因為對山東的袞州、東昌府用兵,就可以經由運河輸送輜重,可以極大的減少糧秣損耗。”

“有進步,開始考慮後勤了。”

崇禎笑道:“不過考慮得還是不夠全面,此次用兵並非決戰,動用的兵力頂多也就一兩萬人,縱然不從水路運糧,消耗也不會很大。”

這時候朱慈烺忽然說:“父皇,兒臣以為此時應該對山西用兵。”

“對山西用兵?”這個卻是崇禎都沒有想到的,當下訝然問道,“理由呢?對山西用兵又有什麽樣的好處?”

“兒臣以為至少有三大利好。”

朱慈烺道:“其一,可以經由開封府直接殺入懷慶府,再從懷慶府殺入山西,距離並不算遠,運糧也不是很難。”

“其二,根據細作提供的情報可知,留守山西的建奴很少,大多是新組建的綠營兵,這些綠營兵多是我大明邊軍,父皇可遣人進行策反,縱然不成功,也可以離間綠營兵與建奴的關系,如此一來則必然會削弱綠營兵之抵抗意志。”

“其三,則是可以通過這一路偏師,挑起偽順與建奴決戰,達成四兩撥千斤之效果,因為一旦我軍殺入山西,甚至不用進山西,只要殺入懷慶府,偽順就必然會跟著出兵山西,因為偽順承受不起山西重歸於大明的後果。”

“不錯。”崇禎欣然點頭,開始學會從戰略層面考慮問題了。

頓了頓,又說道:“不過,烺兒你還是有些過於一廂情願了,第一點且不說,第二點和第三點就嚴重錯估了你的對手,先說第二點,離間綠營可能導致建奴與綠營反目,但也可能挖一個大坑把我們自己給埋了。”

朱慈烺輕唔了聲,又說道:“父皇是擔心山西的綠營兵會將計就將,暗中向建奴告密,然後反過來算計我們?”

“人心似水,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崇禎肅然說道,“何況姜瓖、吳三桂之流原本就不值得信任,把希望寄托在這種小人身上,就必然會吃大虧。”

頓了頓,又說道:“第三點,你對偽順的判斷也只對了一半。”

“偽順承受不起山西重歸大明的後果,這一點你說的並沒錯。”

“所以如果我軍經由懷慶府殺入山西,偽順肯定會跟著發兵,但是偽順發兵不是要跟著我們聯起手來打建奴,而只會跟建奴聯起手來打我們。”

“父皇,不會吧?”朱慈烺愕然說道,“李自成不是與您有君子協定?”

“那就只是個口頭協定。”崇禎擺手說,“千萬不要對李自成抱有太高期望,此人就只是個驛卒而已,也別指望他真的認同華夷之別。”

朱慈烺頓時啞了,他剛準備拿這個反駁的。

這時候,閻應元說道:“聖上,臣以為對山東用兵太過保守,而對山西用兵則極有可能陷於腹背受敵之困境,還有可能導致大明與偽順之間的關系破裂,所以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直接從海路突襲大沽口!”

“什麽,突襲大沽口?!”

朱慈烺、朱慈炯失聲低叫起來。

很顯然,小哥倆都被閻應元震驚到。

“對,突襲大沽口。”閻應元拍了拍輿圖上大沽口所在的位置,又接著說,“首先,建奴絕想不到我們會從海路突襲大沽口,再加上我軍又有水師炮火支援,定然可以非常輕松的拿下大沽口。”

“其次,大沽口離天津衛有一百裏,離京師更是足有三百多裏,建奴從接到消息、點集大軍再然後殺到大沽口,最快也得十天!有了這十天時間,足夠我軍修建即防禦工事,再加上又可以得到水師支援,固守當無問題。”

“第三,大沽口背靠北海(渤海),水師的戰船以及商隊的糧船可以直達大沽口,不用擔心會被建奴切斷糧道,因而可以久守。”

說到這一頓,又道:“聖上,臣只需五千新軍便可以守住大沽口。”

“很好。”崇禎也不說可以,也不說不可以,反而又問徐應偉道,“徐應偉,你呢?你怎麽不說話呀?莫非你不贊成出兵?”

“非也。”徐應偉搖搖頭說道,“臣只是在考慮一個問題。”

“是嗎?”崇禎笑問道,“卻不知你在考慮什麽樣的問題?”

“臣在考慮如何一戰擊滅建奴。”徐應偉肅然道,“不令其成為第二個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