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立誰為新帝?(第2/3頁)

孟兆祥便長嘆一聲,一屁股癱坐在太師椅上。

這一刻,孟兆祥真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累。

聖上自從煤山悟道之後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大明眼看著又有了起色,甚至再度中興也不再是奢望,結果卻出了這事。

東林黨行事還真是毫無底線哪!

看到孟兆祥癱坐在了太師椅上,吳麟征、吳甘來還有陳良謨都是難掩神色間的失望,當此危急關頭,身為赴難九卿之中職銜最高的那個,難道不該挽狂瀾於既倒,帶著大家挫敗東林黨的陰謀?癱在太師椅上發感慨算怎麽回事呀?

當下吳麟征急聲道:“唉呀,我的大宗伯,你就不要發感慨了,當務之急是趕緊得想一個對策穩住南京的局勢,然後盡快將太子迎來南京。”

“你什麽意思?”孟兆祥道,“你是說他們要擁立永王?”

孟兆祥也是亂了方寸,整個大腦的思考能力都大不如前。

“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吳甘來跺腳急道,“太子已然成年,永王卻才十二歲,還是個孩子,那些人當然希望由永王繼位。”

孟兆祥終於反應過來,急道:“此事需得史閣老出面才行。”

“只是史閣老還不夠。”陳良謨說道,“還得知會路閣老以及金府台,此二人與我等一道從北京追隨先帝潰圍而出,肯定支持太子。”

“如此我等分頭行事。”孟兆祥點頭說道。

當下四人便分頭去找史可法、路振飛及金鉉。

……

經過一夜不惜馬力的急行軍,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崇禎以及隨行的四百余名勤王士子便從揚州附近趕到了浦子口的碼頭。

這個時候,鄭森帶著另外的五百多勤王士子早已經在碼頭等著。

“聖上。”鄭森拱手作揖道,“船都已經備好了,隨時可以過河。”

“嗯。”崇禎點點頭,問道,“首尾都做幹凈了?沒有露出什麽破綻吧?”

這出戲的關鍵就是不能讓南京的東林黨知道他崇禎居然還活著,只有這樣他們才會不顧一切扶朱慈炤上位,不然的話這出戲東林黨就唱不下去了。

雖然只有揚州的上半場也已經足夠,但如果能讓東林黨把下半場唱完,還是要盡可能讓他們把下半場唱完,唱戲還是要唱全場。

“放心吧,聖上。”鄭森道,“打的是鄭家商隊的旗號。”

說此一頓,鄭森又道:“我們鄭家每年都會派商隊前來南京采購絲綢、瓷器及茶葉,就連操江提督署的人都知道,所以絕對不會有人起疑心。”

“好,那我們便過江。”崇禎說完便率先登上商船。

登船之後又對鄭森說:“先去定淮門外操江提督署。”

……

此時,南京的早朝已經開始了。

前文說過,因為朱慈炤起得晚,所以南京的朝會就由早朝改成了午朝,但是今天這次朝會不可能延遲,所以只能讓太監把朱慈炤從床上架起來。

當朱慈炤睡眼惺忪的坐上禦座,發現大殿裏已經站了一大片緋袍官員,甚至就連大殿外的廊下也站著許多青袍官員,加起來少說也有好幾百人。

朱慈炤便忍不住扭頭問何志孔:“何伴伴,今天又不是逢一逢十大朝,怎麽就來了這麽多的官員?是不是出啥事了?”

何志孔輕嗯了一聲說道:“殿下,出大事了。”

“出大事了?”朱慈炤神情一凜,當下也不再多問。

這時候,大殿外又有兩個戴烏紗、穿蟒袍的文官大步而入。

當先一人卻是百官久沒見著的內閣首輔史可法,史可法身後則是剛以皇帝中旨入閣的刑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路振飛。

兩人的表情都非常凝重,顯得心事重重。

看到這,聚集在大殿內還有殿外廊下的文武百官便不由得竊竊私語起來,議論的自然是今天這場朝會的主題——立誰為新帝?

聖上在揚州遇刺這種事,根本就瞞不住。

雖然確切的消息不知道,但是大概的情況早已經在私下裏傳遍整個南京。

甚至甚至連大街小巷中的販夫走卒以及秦淮河上的青樓名妓都已經知道,聖上在揚州遇刺,被火藥炸了個屍骨無存。

所以,新帝登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唯一的懸念就是,究竟是順勢擁立監國的永王為新帝,還是趕緊從徐州把太子迎來南京即皇帝位?

按照太祖高皇帝制定的皇明祖訓,毫無疑問當立太子。

因為太子乃是先周皇後嫡出,再加上又是先帝的長子,毫無疑問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永王雖然是監國,但是論序甚至還要排在定王的後面。

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次的事情絕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路振飛走進大殿四下裏一掃,發現去找金鉉的孟兆祥、吳麟征、吳甘來及陳良謨四人竟然都不在,便回頭向史可法投來無奈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