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鐵索攔江(第2/2頁)

“嗯,此事其實不難。”多爾袞點點頭說,“因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有現成的法子。”

“鐵索攔江?!”洪承疇和範文程的臉上流露出恰到好處的“驚喜”,又接著說道,“此法確實是封鎖河道的良法。”

多鐸這下也反應過來:“陸抗用來抵禦晉朝水師的法子啊。”

尚可喜卻是有些擔心:“可黃河比長江寬多了,要讓這麽長這麽重的鐵索橫在水面,不讓它沉入到河底,不易呀。”

“此事不難。”寧完我說道,“可以在河中用船只提供支撐。”

範文程緊接著也說道:“還可以往河中打木樁,也可以直接用浮橋來截斷黃河河面!如此一來,明軍水師的戰船以及漕船也就無機可乘了。”

“就這麽辦。”多爾袞說道,“就在徐州下遊的河段拉三道攔江鐵索,再把原定搭建在徐州上遊的那座浮橋改到徐州下遊。”

“嗻!”何洛會轟然應諾。

……

將近巳正時,明軍水師的船隊就穿過雲龍渠進入到雲龍湖水師大寨。

鄭鴻逵和王承恩定睛看,只見崇禎已經帶著太子、定王、徐州的十鎮總兵及幾十個勤王士子等在碼頭上。

看到這陣仗,鄭鴻逵頓時嚇了一跳。

因為崇禎的這等禮遇屬實有些過了,他一個水師總兵官,何德何能?

“臣鄭鴻逵,叩見聖上。”當下鄭鴻逵帶著鄭彩和一眾水師將領匆忙下船,一溜小跑來到了崇禎的跟前,納頭便拜。

鄭彩等水師將領也是跟著拜倒在地。

“愛卿請起,諸將請起。”崇禎親自將鄭鴻逵攙扶起來,又雙手虛擡示意鄭彩等幾十個水師將領也起身。

“諸位愛卿一路辛苦了。”

“聖上,真是折煞臣等。”鄭鴻逵道。

崇禎笑了笑,又轉過身對著鄭森說道:“鄭森,還不見過你叔。”

鄭森這才上前一步朝鄭鴻逵長揖到地,朗聲說道:“叩見四叔。”

“快起來吧。”鄭鴻逵趕緊攙扶起鄭森,又對崇禎說道,“聖上,森兒自幼頑劣,想來沒少給士子營添麻煩吧?”

“四叔你說什麽呢?”鄭森不樂意了。

“聖上你看。”鄭鴻逵便有些無奈的道,“這孩子還是這般莽撞。”

“愛卿這話可錯了。”崇禎笑了笑說道,“鄭森現在可是士子營的骨幹,在許多事情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眾士子對他都是十分服氣。”

這話倒真不是瞎說,鄭森在士子營的六千多個士子中間還是頗有威信。

鄭鴻逵其實也知道,心下又是高興又是惶恐:“此皆仰仗於聖上之教誨。”

“鄭卿,朕已經在行在擺下接風筵席,走吧。”崇禎說完拉著鄭鴻逵手就往前走,鄭彩等水師將領也趕緊跟上。

看著崇禎親熱的拉著鄭鴻逵並排前行,金聲桓等邊軍將領都有些吃味,都是總兵,怎麽差距就這麽大呢?

這姓鄭的憑什麽呀?

就憑水師的那一百多條鳥船?

一句話,這些武夫根本就不懂崇禎的用心。

但像王夫之、顧炎武、張煌言等勤王士子,就大多都能猜到崇禎心思。

崇禎之所以花這麽大力氣籠絡鄭鴻逵,完全是因為在接下來的對峙中,水師所能發揮的作用將遠遠大過十鎮邊軍。

因為接下來,建奴大概不會發動強攻。

而如果只是長期圍困,明軍最大的任務就是反封鎖。

要想從陸路打破建奴的封鎖那是癡心妄想,至少近幾年內,明軍是不可能具備跟建奴野戰並且戰而勝之的能力的,所以物資輸送就只能走水路。

徐州城內一百多萬軍民的口糧都得走水路。

而鄭鴻逵率領的水師,就是水路安全的保障。

當然了,如果黃宗羲此去洛陽能說服偽順出兵,建奴大概就會退兵。

如果建奴真的被迫退兵,那水師就又要承擔起分割、延誤甚至襲擾建奴的重任,至少駐防在黃河南岸的建奴不能讓他們輕易北返。

所以說,無論最終是建奴退兵還是長期對峙,

水師都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聖上才如此禮遇。

道理就是這麽一個道理,這些水師官兵可不是士子,士子營可以為了理想而戰,但是水師的這些官兵可沒什麽理想。

跟他們講宗廟社稷黎民百姓,沒有用。

跟他們講父母妻兒也沒有用,他們父母妻兒在福建。

所以只能是由皇帝親自出面籠絡人心,示之以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