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傾舉國之兵(第2/3頁)

這時候,已經晉升為把總的楊破奴忽然說道:“侯爺,標下記得聖上說過建奴總共也就十幾萬兵吧?徐州城外已經有二十多萬建奴大軍,怎麽現在又來了這麽多建奴?這隊列一眼都望不到頭,少說也得有十幾萬人吧?”

“至少也得十五萬!”黃得功做出精確的估計。

隨即又說道:“不過,這些並不是建奴的真奴,都是隨軍包衣。”

楊破奴說道:“侯爺,也不能都是隨軍包衣吧?總得有真奴吧?按一半來算,前前後後調來了多少真奴?那北京城豈不是空了?”

“什麽意思?”黃得功霍然回頭,瞪著楊破奴。

“呃,啊?”黃得功這麽大反應,卻把楊破奴嚇了一跳,忙道,“沒啥意思,侯爺,標下就想說建奴膽子是真大,也不怕我們偷襲他老巢。”

楊破奴真是隨口說說,但是黃得功聽了卻再也無法淡定。

是啊,如果建奴真的傾舉國之兵前去圍困徐州,去跟聖上對峙,那北京豈不是空了?如果這時候他率領十鎮邊軍,星夜北上?

想到這裏,黃得功內心再無法平靜。

當下黃得功對楊破奴說道:“楊破奴,你敢去徐州嗎?”

“有何不敢?”楊破奴道,“別看建奴將徐州城圍得水泄不通,周圍五十裏內還有夜不收及伏路軍潛伏,但如果標下想進徐州城,那是小菜一碟。”

“好!”黃得功一招手說道,“你過來。”

黃得功附著楊破奴的耳畔低語了幾句。

楊破奴當即作揖道:“標下領命!”

隨即轉身快步離開。

……

事實上,這真是多爾袞的誘敵之計。

為了引誘明軍出擊,多爾袞甚至調開了鑲黃旗的旗丁。

當然了,如果明軍真出來就會發現,推著雞公車以及獨輪車的包衣奴才,其實並非真正的包衣奴才,而是鑲黃旗的旗丁假扮的。

看到明軍不為所動,多爾袞嘆息道:“可惜了,明軍不肯出來。”

“主子,這其實是意料之中的結果。”洪承疇寬慰多爾袞道,“明軍自從松山大戰之後就徹底喪失了野戰的勇氣,至今尚未恢復,但也正是因為明軍缺乏野戰的勇氣,我大清兵才得以集中兵力包圍徐州城,否則一旦山東、夏鎮、邳州乃至淮安府的明軍北上,北直甚至於北京都會面臨巨大的威脅,那時就麻煩了。”

“所以,最好還是先行鏟除掉夏鎮的明軍,留著這一路明軍終歸是威脅。”

多爾袞皺著眉頭說:“而且不拿下夏鎮,運河就沒辦法打通,水師的漕船就只能走到台莊閘,接下來就只靠雞公車和獨輪車來輸送,這次有隨軍包衣在沒有什麽問題,但下次運糧的時候就沒有隨軍包衣,到時就得多跑一趟。”

這次南下,多爾袞還帶了十五萬包衣過來。

這十五萬包衣是專門來徐州、歸德府種地的。

為了打贏徐州大戰,多爾袞也真是豁出去了,不僅把清廷幾乎所有的兵力都調來了徐州戰場,就連二十多萬包衣也幾乎全部調到了徐州。

這真是傾舉國之力,就是要與明朝決一生死。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建奴的國力其實真的很孱弱。

從老奴舉兵到現在,已經五十年過去了,但是建奴在遇到決定性的大戰時,還是必須傾舉國之兵才有贏的機會。

薩爾滸大戰是這樣。

松錦大戰也是如此。

山海關大戰還是如此。

到了徐州大戰還是一樣。

也就是八旗兵的戰鬥力、或者說騎射有足夠強悍,要不然就建奴這麽孱弱的國力,早不知道被大明朝蕩平多少回了。

“主子,其實也沒什麽大不了。”

寧完我道:“山東、夏鎮、邳州還有淮安府的明軍都沒有膽子北上的,多少年了,明軍是個什麽慫樣,可謂世人皆知。至於讓奴才們多跑腿,那都是應該的,為了我大清朝,多跑幾裏地算什麽,跑死了也情願。”

“就你會說話。”多爾袞笑了笑,把目光轉向道側。

只見道路兩側都是一塊塊的耕地,去年明顯耕種過,但現在還荒著。

“主子你快看,這裏的田已經復耕過了。”範文程道,“這樣的話收成就有保障了,要不然今年的口糧真的就會很吃緊。”

土地就是這樣,得常耕常種變成了熟地,產量才會高。

拋荒多年之後驟爾復耕,跟生地差不多,產量就不高,再加上建奴的耕種技術相比大明朝要落後,所以產量就更低。

多爾袞原本還擔心屯田收成太低。

可是現在看來,卻是不用擔心了。

至少每畝收成五鬥還是有保證的,種三百萬畝就有一百五萬石糧食。

“這應該是明軍去年已經屯過田。”多爾袞輕嗯了一聲,又笑著說道,“這樣的話,我們不是還要感謝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