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皇權本位(第2/3頁)

“宗族就不必說了,連正稅都不用繳,全是蛀蟲。”

“縉紳豪族的正稅雖然躲不過,但是丁銀及瑤役折色卻鮮少有如數繳納的。”

說此一頓,又說道:“有鑒於此,若是不強行推行均田畝之國策,則國用不足之困窘就永無解決之日,中興大明就絕無可能。”

聽到這話,侯方域也有著刹那的失神。

他眼前不由得浮起了與張縛、張采等人縱談天下事的畫面。

對於大明朝的病症,其實他們都清楚,無非就是國用不足。

而要想治好國用不足這個絕症的藥方,他們也是十分清楚,那就是均田畝。

然而,清楚歸清楚,他們卻沒有一個人敢提出這樣的主張,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自己連同他們所在的家族,都是其中的藥材。

他們也想救活大明,但是拿他們自身當藥材熬煎就不願意。

好半晌後侯方域道:“話雖如此,可是你們冒家也是縉紳豪族之一,你們真就心甘情願的將自家名下的田產無償捐獻給朝廷?”

冒襄斬釘截鐵的道:“反正我冒襄是情願的。”

“瘋了,你真是瘋了。”侯方域道,“簡直不可理喻。”

冒襄道:“話不投機半句多,侯朝宗,你我二人從此恩斷義絕,請回吧。”

“瘋子!真是個瘋子,可憐又可悲的瘋子。”侯方域一邊搖頭一邊說道,“你被崇禎這個狗皇帝騙了,將來你會後悔的。”

冒襄卻一把抓起茶幾上的茶盞。

端茶即送客,意思就是你該走了。

侯方域氣得冷哼了一聲,拂袖離去。

目送侯方域離去,冒襄冷笑:“就這點道行,也敢跑來當說客?不自量力。”

頓了頓,冒襄忽然又自言自語的說:“不過,讓侯朝宗這一說,我倒是忽然想起來,皕亨兄好像還有話沒說,且找他去。”

……

當下冒襄來到河漕總督行轅。

路振飛離開之後,總督行轅就給了閻應元和冒襄二人署理公務。

冒襄走進大堂時,閻應元正在堂上查閱賬冊,主要就是這一個月守城戰的錢糧消耗,尤其是器械物資的消耗。

“辟疆,你來得正好。”

閻應元擱下毛筆說道:“現在我才算是明白聖上那句話的意思了。”

“聖上的那句話?”冒襄一屁股坐到對面,隨口問道,“什麽話。”

閻應元道:“聖上曾經對我們說過一句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說的是打仗費錢,之前我是不信的,可是現在卻是信了,打仗是真的耗錢糧啊。”

冒襄愣了一下說:“你的意思是說,山陽這一仗消耗了很多錢糧?”

“是的,消耗很多錢糧。”閻應元點頭道,“我剛才粗略算了一下,消耗掉的各種器械物資累加起來,至少五十萬兩足色銀已經沒有了。”

“什麽?五十萬兩沒有了?”冒襄吃了一驚。

閻應元接著說道:“這還只是器械物資的錢款,我還沒有計算為守城而戰死的鄉勇、民夫的撫恤金,噢對了,還有擊斃建奴及包衣的賞金,這兩筆開銷也大,既便是保守估計,也得五十萬兩銀子往上。”

冒襄瞠目結舌道:“這豈不是說,一百萬兩銀子就沒了?”

“恐怕還不止的。”閻應元說道,“因為將來的城墻修繕,城內拆除的民房需要賠償,城外的民田也需要回填,還有運河碼頭也要重新建造,這些開銷都得由朝廷承擔,甚至因為這場戰爭而產生的難民,最初也需要朝廷拿糧食養活……”

冒襄嘆了口氣說:“這可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以前沒有當過官擔過事,總覺得那些地方官無能且又貪鄙,可是今日方知這官確實不易當。”

“天下事就沒有容易的。”閻應元說道,“要說難,還有人能比聖上更難嗎?可是聖上不也舉重若輕,表面看上去好像什麽事也沒有?”

“對了,說起這個我又想起來了。”冒襄忽然說道。

“在建奴大軍殺到之前,你有話沒說完,你究竟想說什麽?”

“有嗎?我說過什麽話?”閻應元裝傻,“我怎麽想不起來了?”

“皕亨兄,你別裝傻。”冒襄有些生氣道,“你當時還說我熱血上頭沒腦子,而且答應我若是這仗打完我們還活著,你就與我道明原委。”

閻應元見實在躲不過,只好說道:“你說這個事啊。”

“對,就是這事。”冒襄點頭說道,“你快與我說個明白。”

閻應元想了一下,問冒襄道:“辟疆兄,你怎麽看孟子的民本說?”

閻應元或許是因為當過江陰典史的緣故,更加了解世故,也更加洞察人心,反正他已經看出來崇禎推崇孟子的民本思想僅只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