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紅頂商人(第2/2頁)

朱慈炯道:“可以給商人定標準,也可以給官員匠戶定標準啊,同樣道理,也可以給漕運總督衙門還有運軍定一個明確標準,那麽所有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沒用的。”崇禎搖頭說,“把事務交給商人去辦,確定標準之後只需驗貨,而不需要朝廷管人,但把事務交給漕運衙門這樣的官府機構去辦,除了驗貨你還需要管人,人才是最難管理的,所以往往很難管理好,所以辦事的效率就低。”

歸根結底,這其實就是單純官辦和官督民辦的區別。

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有利潤的驅動力,一個沒有利潤的驅動力。

商人為了追求利潤,會想方設法的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官府沒有這個驅動力,官員們更多的會考慮省事、安全以及同僚間的和睦,和光同塵。

所以朱元璋北伐和朱棣五征蒙古沒有缺過糧,但是自從有了漕運衙門,京師和北方邊鎮的糧食供應反而不寬裕,所以從商人手中購買火器質量都挺好,但是自從內廷兵仗局和工部兵器局自己打造虎蹲炮、佛郎機炮及紅夷大炮之後,質量就變得十分堪憂,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越來越堪憂。

朱慈烺若有所思道:“這麽說來,都是人的因素?”

“對,歸根結底全都是人的因素。”崇禎點頭道,“治國也是這樣,只要吏治的問題解決好了,其他的問題就統統都不是問題。”

“就比如說漂沒,如果大明朝有一支龐大的清廉自律並且能力出眾的官員隊伍,那還會有漂沉這樣的事情嗎?”

“又比如說征稅,如果有一支龐大的清廉自律能幹的胥吏隊伍,還會收不上稅?”

“如果大明朝的每一分稅收都能收足,如果大明朝的每一分賦稅都能用到實處,就絕對不會有百姓流離失所、被迫造反這種事情,建奴也不會有機會坐大!”

朱慈炯撓撓頭說:“只要管理好了官員就能治理好國家?這麽說好像也不是很難?”

“呵,不是很難?”崇禎輕輕拍了一下朱慈炯的小腦袋,又說道,“人心似水,民動如煙,人才是最難管的!現在你們還小,等以後你們長大了就會明白了。”

父子三人正說話間,王承恩走進來稟報說:“聖上,商賈大多都到了。”

“好!”崇禎當即便站起身,帶著兩個兒子走出雅間來到二樓後側回廊。

媚香樓在整個南京城內算是最高档的青樓,對著秦淮河這一側有個大院子。

這個院子占地頗大,院子中間還搭了戲台,平時唱戲的時候都非常的熱鬧,不過最熱鬧的時候還是選花魁之時。

此時,媚香樓後院已經聚集了數百個商賈。

看到崇禎父子三人出現在回廊上,商賈們趕緊避席跪拜:草民等叩見聖上。

“平身!”崇禎一肅手,笑著說道,“你們都是朕專門派人請來的,是貴客,就不要跪著了,都坐吧。”

商賈們聞言紛紛入席,但都只坐半個屁股。

崇禎又對朱慈烺說道:“烺兒,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兒臣領旨。”朱慈烺臉上湧起一抹潮紅色,先向著崇禎深深的揖了一揖,然後轉身蹬蹬蹬的下了樓梯,來到後院戲台上。

大嗓門的“大漢將軍”迅速就位。

“時間不早,咱們就直接進入正題。”

別的且不說,朱慈烺把崇禎的行事作風是學了個十足十,無論做什麽事情,絕對不做那些沒意義的花活,有意義的花活則另說。

“想必諸位之前也已經猜出一些端倪。”

“是的沒錯,父皇之所以把大家請過來。”

“就是為了一件事情,籌餉,還是籌餉。”

“眼下我大明邊軍正在徐州與建奴大戰,正是急需餉銀之際,所以還要仰賴在座的諸位慷慨解囊,當然,大家盡管放心,絕對不會讓你們白白替朝廷捐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