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長老爺是講道理的(第3/4頁)

浮丘伯躲在書房不再外出,並且主動辭掉了太學大祭酒的位置,安心教導自己那幾個弟子,太學的事情完全落在了廟堂的手裏,自以為除掉了大敵的儒生們開始了自己的謀劃,也就是計劃的第一步,解救那些被抓起來的孝子們。

他們開始在報紙上大規模的發表言論,做輿論攻勢,而他們就是宣傳這些被抓起來的人的孝行,指責將他們抓起來的官吏的暴虐,他們不只是在報紙上,還在各個地方都開始了宣講,他們大規模的上街,甚至一度想要在各級的國學裏講學,整個長安的儒生們都熱鬧了起來,那些被抓起來的都成為了名人,成為了遵守禮法並且孝順的典範,他們似乎在牢獄內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蕭奮提起他們,眼裏總是帶著淚花。

晁錯領著人,急匆匆的朝著太學出發,可是剛走到了半路上,就遇到了攔路的。

攔路的若是其他人,早就被抓起來了,可這個攔路的卻不太尋常。

來人正是劇孟,他笑呵呵的擋在路中間,笑著走到了晁錯的身邊,“晁公啊……我奉太子之令,在這裏等您……太子有令,請您再等等,現在還不是出手的時候。”

“哦?太子何以如此關心儒家的事情啊?”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就知道是呂侍中來傳達的命令……”

晁錯一愣,轉身下令,“我們回去!”

儒生們愈發的狂妄,他們終於開始聚集在皇宮門口,請願釋放那些因為孝順而被抓走的人了,同時,他們在道路上高呼著,用著各種辦法來解救這些人,廟堂始終都沒有反應,蕭奮三次去廷尉府拜見夏侯嬰,都沒能見到對方。

這讓儒生們又多了個可以抨擊的目標,沒錯,正是廷尉府的……前廷尉張釋之。

他們認為廷尉府內都是被晁錯所把持,根由就是在張釋之!!

就在儒家的聲音達到最大聲的時候,廟堂的報紙發行了。

而最上頭的內容,就是對那些孝子們的判決結果。

判決結果乃是忤逆罪,下方則是羅列著他們的罪名。

在河內被抓起來的大孝子,沉迷賭博,花光了父母的積蓄,為了躲避債主而逃走,害的家裏人整日被騷擾,最終父母兩人相繼病逝,他回到了家鄉,以操辦葬禮的名義跟弟弟妹妹們以及諸多親戚們索要錢財,多次對他們進行恐嚇,再通過厚葬的方式來博取名望,想要以孝順的名望當上當地的亭長,以免掉身上的賭債。

在河東郡被抓起來的孝子,好酒如性,平日裏欺行霸市,多次毆打同鄉人,對父母多次辱罵,恐嚇,讓年邁的雙親在耕地裏忙碌,自己則是帶著妾在城內玩耍,將父母當作家臣來用,在母病逝後,他大辦葬禮,厚葬之,甚至提出要為他們守孝三年,至於目的,尚且不知道,但是在他阿母的遺體上,已經發現了被毆打的痕跡……當地的縣令都被抓了起來。

在南郡被抓起來的孝子,曾為阿父守孝三年,三年裏生了五個孩子,有人看到他多次飲酒,常常帶著不同的美人前來陵墓邊,三年後他擔任了當地的三老,如今是阿母逝世了,他準備厚葬,然後在守孝兩年……

在濟北郡被抓起來的孝子,經查實,他的阿父是死於饑餓。

在蒼梧郡被抓起來的孝子,他通過厚葬的方式企圖吞掉兄長的遺產,訓斥兄長兩個年幼的孩子沒有操辦葬禮,實為不孝,隨即霸占兄長子嗣的土地……

在膠東國被抓起來的孝子,在他阿父逝世後曾與其小妾有染。

當這些罪證被公布的時候,整個長安再次轟動。

那些看到報紙的儒生們,他們的眼神從呆滯到憤怒,再到驚恐,再到茫然……他們所堅守的東西仿佛在一瞬間就毀滅了,這些罪狀是經歷過認真判決的,罪狀極為詳細,甚至還提到會將證據帶到長安,在廷尉再次進行審核,因為要判決死刑是要通過廷尉的……這些就是我們先前想要救出來的孝子??

最為憤怒的就是蕭奮了。

他坐在書房內,整個人都在哆嗦著。

“假的!!這些都是假的!!是晁錯編造出來的……晁錯,對,都是晁錯……我們要誅晁錯!!這都是晁錯的罪行!!”

而圍繞在他身邊的大家們,此刻臉色都是異常的驚恐,卻再也不敢附和了。

“你們要相信我!!這都是晁錯編造出來的罪名!!這麽多不孝的人,難道在這短短時日裏就能找出來嗎?這肯定是編造的……”

“主要原因都是晁錯!!我們要打倒晁錯……那些大臣不都很希望晁錯倒台嗎?晁錯惡名昭著……”

蕭奮的聲音愈發的嘶啞,愈發的尖銳。

當天,儒家的報紙再次語出驚人,他們將矛頭對準了晁錯,認定晁錯造假,並且將這些年裏所發生的所有事都怪在了晁錯的頭上,想要將所有的矛盾都引到晁錯的頭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