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朕似乎知道正確答案(第2/4頁)

陳平輕聲說著,長嘆了一聲,“這世上,終有些事,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

劉長一直都是在眯著雙眼,“那就是沒有辦法?”

“倒也不是……或許可以解決,不過,現在還不是那個時候,目前所能施行的辦法,可以分成三種。”

陳平沉思了片刻,又說道:“這第一種辦法,是通過法令來禁止土地的出售,只是,一味的嚴禁土地買賣,有利自然也有害,陛下可以加強對土地買賣的管理,如今有土地買賣,是要三老之商談,陛下可以委與縣中,或許能避免強買以及人禍的出現,成效不能徹底,卻能避免一些。”

“這第二種辦法,就是通過稅賦的方式來進行,國庫的重要來源是口賦,高與田稅,當然,如此國庫的開源是會很高,可這對百姓不利,卻對豪族有益,若是陛下能重田稅,輕口賦,改變如今的稅賦方式,有耕地的大族壓力劇增,而無土地的百姓則是沒有口賦的巨大壓力,那他們也就不必賣身為佃戶,可以經營其他行業,謀取生機……”

劉長忍不住的打斷了陳平,“仲父是說,按著耕地數量來收稅,不按著人丁來收賦?”

劉長敢不斷的降低田稅,歷史上的漢文帝甚至敢在某段時期直接免收田稅,這是因為大漢的主要收入並非是田稅,而是口賦或是算賦,稅和賦是不同的,什麽是賦呢,口賦,就是大漢境內活著的每個人都要交錢給皇帝,最初,這個是錢是120錢,無論你是老是幼,是男是女,都必須要給皇帝交錢。

這就是陳平將劉長稱為天下最強大族的原因了,您可是跟全天下人收錢的。

哪怕你失去了耕地,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窮的快要餓死了,這120錢你還是得繳納的,當然,劉長時期的口賦是70錢,對了,這個錢是可以通過等價的糧食和布帛來代替的。

這個“口賦”的形式在明末達到了頂峰,逼的農民起義是一波又一波,在清朝時得到了一定的解決,也就是“攤丁入畝”,康熙以五十年的口賦人丁稅為規定,下令往後的新生子不必再繳納人丁稅。

而雍正更進一步,將固定下來的人丁稅直接分攤到土地稅裏,占地三十畝以上的苦不堪言,三十畝以下的幾乎不需要承擔這壓力。

這就導致了清朝的人口大爆炸,很多人以為這是因為美洲作物的傳入,實際上新作物的傳入是很早的,在明中後期就已經傳入,而產量暴增是在新中國時期了,就是在民國時期,新作物的耕作面積依舊很小……這位被自己的十全兒子看不起的皇帝,大概才是清朝真正的奠基者,給與了兒子揮霍無度的本錢,卻是什麽好名聲都沒撈到。

事實證明,哪怕是在我大清,得罪了老爺階級,名聲依舊會很差。

“不能廢除人丁稅,否則國庫即刻崩潰。”

陳平搖著頭,他一直都很擔心劉長找自己問策,主要就是這廝的行為太過極端,無論自己說什麽,他都恨不得十倍的去執行,自己說輕口賦重地稅,這廝已經想到要廢除口賦,廢除可還行,今年廢除,明年大漢連俸祿都發不起了。

大漢還沒有這樣的資本,若是劉長真的這麽做了,那陳平就該為自己考慮個幽或者厲的謚號了。

“那該如何均衡這稅和賦呢,怎麽才能將國庫的收入來源從賦轉移到稅上呢?”

陳平對劉長打斷了自己的做法還是不太滿意,他嚴肅的說道:“還有第三種。”

“這第三種,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廢除土地私有,不許買賣,將天下的土地都收回廟堂,通過長期租種的方式給與百姓,百姓能用耕地,卻不能將耕地當作自家的家產隨意變賣,由廟堂來進行所有的開墾之事,土地的使用者可以更改,卻一直都要歸廟堂所有……這是古代的作法,想要在如今推行,難度極大。”

劉長頓時沉默了下來,認真的思索著陳平所講述的幾種辦法。

陳平也沒有再打擾他,只是慢吞吞的吃著茶。

“解決辦法若是能輕易辦到,就不會輪到陛下來想,酂侯早就推行了……陛下最好還是考慮一下第二種辦法,當初大漢立國的時候,酂侯就曾考慮過是否要廢除算賦,以產糧為標準,產糧越高則稅越高……可他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到產糧,若是以耕地為稅收標準又不利開墾和短期內恢復生產,故而作罷。”

“如今的大漢可就不同了,耕地極多,若是陛下能做到稅賦之間的轉換,或許真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劉長正準備多問幾句,就有下人稟告,說是有客人前來。

陳平起了身,不知為何,劉長下意識也起身,他只是覺得,能被陳平所款待的人,肯定是很不平凡的,可是,走進來的那個人,卻讓劉長有些失望,那是一個幹瘦的老頭,年紀很大,渾身散發出一股腐朽的味道,拄著拐杖,笑呵呵的拜見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