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奪帝愛周貴妃修墻,逆遺囑狂踢棺材板

魏崔城在錦衣衛衙門裏對著囚籠心猿意馬時,與此同時,北京天壽山裕陵。

裕陵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寢陵, 也就是弘治帝的祖父。他的原配嫡後錢皇後死後, 與他合葬在此。

今年三月,周太皇太後——也就是當年明英宗的貴妃、弘治帝的親祖母薨了,所以,裕陵下面又新挖了新地宮, 將周太皇太後與英宗合葬。

這不挖不知道,一挖嚇一跳!

牟斌和弘治帝聞訊趕到了裕陵,兩人來到一堵封死的墻體前, 久久無語。

原來按照皇陵的規矩, 皇帝和皇後合葬,就像在宮裏一樣, 各自有各自的地宮,中間會有一條通道, 方便帝後的魂魄“相會”,畢竟人家是夫妻嘛。

尤其是英宗皇帝與錢皇後, 兩人感情深厚。當年英宗皇帝北狩(其實就是禦駕親征, 發生了土木堡事變, 英宗皇帝被瓦剌部落俘虜了, 當了幾年人質才放回大明), 錢皇後為了救丈夫,跪下來哭求新皇帝, 眼睛哭瞎了, 腿也跪瘸了。

英宗皇帝後來復辟了, 重新登基, 感動錢皇後之深情,夫妻恩愛,不喜歡生了兒子的周貴妃。周貴妃氣憤又嫉妒,但無可奈何。

後來周貴妃的兒子登基,也就是成化帝,成化帝給帝後修建裕陵的時候,已經是皇太後的周氏曾經阻止錢皇後和英宗皇帝合葬,她要把錢皇後擠到一邊去,將來自己與英宗皇帝合葬。

這一舉動無論是家法還是國法都不容許,群臣激憤,拼死阻止,周太後未能得逞。

但是周太後使了個心眼:她命人在英宗皇帝和錢皇後的地宮通道裏偷偷砌了一堵墻!

這樣一來,帝後的魂魄就無法相會了,英宗皇帝將來只能和周氏在陰間當夫妻。

這不,工匠們在建立新地宮的時候發現了周太皇太後的“驚天大陰謀”:生前得不到皇帝,死後也要得到皇帝!

這是一種什麽變態的執念啊!

發現這堵墻之後,工匠們不敢自專,急忙報給弘治帝,只能由皇帝決定該怎麽處置這一面墻。

弘治帝和牟斌站在墻下,地宮下燈火輝煌,但依然陰森,牟斌說道:“皇上,接下來該怎麽辦?”

弘治帝為難了,“和錢皇後合葬,是英宗皇帝的願望,現在一堵墻把兩個地宮分開了,有悖英宗皇帝的遺願。”

“但是,這又是太皇太後的意思,如果把這面墻推倒了,朕就是不孝啊。”

弘治帝兩邊為難。

從血緣上來講,自然是周太皇太後和弘治帝親近,當年弘治帝還在安樂堂沒有名分的艱難生存時,當時是周太後的祖母對他有幾分關照。

人是有感情,英宗皇帝和錢皇後對弘治帝而言就是兩個牌位,周太皇太後和他在宮裏共同生活三十五年,今年三月才薨逝,情分深厚。

弘治帝是個講感情的皇帝,他思慮再三,說道:“墻不能推,就這樣吧。”

牟斌說道:“這件事大臣們怕是又要罵的,明□□會會很‘熱鬧’。”

“吵就吵吧。”弘治帝說道:“朕就說這堵墻太厚了,一旦推倒,怕是連兩個地宮都會塌陷,一旦動了風水,豈不影響我大明國運?”

風水是個很好的借口。

就這樣,弘治帝忤逆了祖父英宗皇帝的願望,愣是拆散了原配結發夫妻,把自己的親祖母塞進地宮,強行和英宗皇帝作伴。

倘若英宗皇帝泉下有知,估計連棺材板都蓋不住了,要踢飛棺材板,找這個“乖”孫算賬!

解決了墻的事情,君臣走出地宮,還登上了裕陵的明樓,登高遠眺,天壽山風光無限,此時秋高氣爽,美景一覽無余。

弘治帝說道:“朕將來也會與皇後合葬在天壽山,愛卿啊,你說在何處修朕與皇後的寢陵呢?”

牟斌趕緊說道:“陛下才三十五歲,春秋鼎盛,正值壯年,說這個……太早了吧。”

弘治帝笑道:“朕與皇後一生一世一雙人,後宮無妃,絕不會有今日裕陵這樣的風波。”

活著的人,那裏還在乎死去人的想法?弘治帝只想和張皇後雙棲雙飛,卻不在乎英宗皇帝和錢皇後永遠兩隔。

天色不早,君臣欣賞了一會美景,就走下明樓,起駕回宮。

弘治帝走下最後一個台階時,突然刮起一陣邪風,直接“摔”在了他的臉上,好像有一只無形的手,甩了他一耳光似的。

弘治帝頓時覺得頭暈,腳下走空,若不是牟斌在身邊護衛著,他就要摔倒了。

“皇上小心!”牟斌緊緊扶著弘治帝的龍體,剛才太兇險了!

“朕沒事。”弘治帝說道:“定是伏案料理國事太多了,很少這樣出宮走動,今天不過是多走了幾步路,爬了一些台階,就累了。”

牟斌說道:“皇上要注意保養啊。”

“朕知道。”弘治帝說道:“太子年紀還小,這大明江山,朕還需給他多守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