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雄主之怒

“砰!!”

聽著大殿裏面的響動,內侍和宮婢嚇得屏住呼吸,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都說前朝官家對待宮內人仁慈,尤其宋仁宗,簡直平易近人,但那些軼事是真是假,他們並不清楚,倒是親身體會過這位君上的仁厚,尚且是首次見到他發這麽大的怒。

相比起殿內的下人,明德殿內的氣氛,更是令人窒息,除了起居郎由於要記錄天子一言一行,還在案桌前外,一直有賜座的兩府六部重臣,都拜倒一地,噤若寒蟬。

尤其是禮部侍郎韓嘉彥和特意受到召見的四位司長,鬥大的汗珠自額頭流下,身子都微微顫抖起來。

李彥沉冷的聲音響起:“我一向不喜跪拜,更不喜犯了錯就跪拜,是不是你們跪了,就能免罪?”

群臣跪也不是,起身也不是,只能齊聲道:“君上息怒!君上息怒!”

李彥道:“起來!”

群臣這才緩緩起身,雙手貼身,頭微微低垂,準備挨訓。

但李彥並沒有直接就山海關外的事情發表意見,反倒是說起了金國的情況:

“金人至今所轄人口,不足三百萬,高麗遺民不服其統治,動亂連連,那完顏阿骨打是有雄心壯志的,不願窮兵黷武,走休養生息之策,只動用三萬精銳。”

“此前遼陽一戰,根據戰後屍首判斷,折損近萬,便是其祖地出兵,完顏阿骨打親率士卒奪取黃龍府,也是得不償失。”

“如今金國唯一的機會,就是遼境的動亂,他們終究曾是遼國之民,天祚帝又是昏聵無道,一旦遼國四分五裂,金國勢必能侵吞其國力,得以壯大。”

“但如何統治,仍舊是難題,而任用漢民官員,無疑是明智之舉。”

“遼國從建國初始,就一直追慕漢化,雖然入主中原的夢想,到遼聖宗時期就已破滅,但從遼太祖到遼興宗,一百五十年的漢化改革,終究使得遼國成為北方最強的霸主。”

“遼國的官場,也湧現出大量的漢民身影,他們或出於無奈,被遼兵擄走成為遼人,或是科舉無望,仕途受挫,進而投奔北地,出將入相,行臥榻之謀,繾綣王事,終輔臣之托……”

“這項基本國策,直到遼道宗才被打破,遼道宗過於重視契丹漢人之分,與他之前的遼帝實行完全不同的民族政策,刻意擡升契丹貴族的身份,又過度壓榨限制漢民,間接致使遼國今日之禍!”

“現在金人是在吸取遼國的教訓,你們還敢有半分懈怠?”

眾臣聆聽,盧俊義、朱武等人自動代入昔日上課的節奏,他們除了臣子外,本來也是學生。

禮部官員則聽得冷汗涔涔,這是上升到國家發展層面了,偏偏說得半點沒錯。

金人作為一個本族稀少的國家,必須要學會駕馭其他民族,協助女真人統治,如果士大夫北上,確實是巨大的威脅。

感到眼光聚集在自己身上,韓嘉彥率先開口道:“君上息怒,此番只是金人擄掠士人,已被我軍所阻,賊人所言,只為了挑撥離間,士大夫忠貞氣節,絕不會叛國投敵!”

聽到包括任申先在內,被金人擄走的士大夫死傷殆盡,他們第一反應是責問燕軍,豈能如此痛下殺手,現在則戰戰兢兢,只想著如何將這件事揭過去。

然而李彥一句話就令他無言以對:“任申先剛往山海關服牢役,金人就能擄他,並且點名道姓,如何解釋?”

韓嘉彥目光閃動,這點實在太巧合,任氏子如果真的賣國投金,那就太令人失望了。

明明小命已經保下,只待牢役服完,未嘗沒有科舉及第的機會,怎能這般短視,行此不忠不義之舉?

當然,無論任申先到底有沒有暗通金人,都不能承認。

因為這位關系到了太多士人的聲名,如果任申先定為叛國,那太多人要跟著一起倒黴……

雖然此次韓氏是站在反對的立場上,但士大夫集團的利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這點必須為大局考慮,就像黨爭得再厲害,在打壓武人這點上,文臣是高度統一的。

所以韓嘉彥只能為之開脫:“回稟君上,金人輕騎往來,消息靈便,或許正是得知任氏子要往山海關受罰,又見有其他士人出現,才會想出此等毒計!”

李彥看著他:“韓卿正好說到,我倒是有一疑,不得其解,那些士人去山海關見一囚徒,所為何意?若要感恩寬恕,何不來王宮之前呢?”

韓嘉彥頓了頓:“君上息怒,他們也是有感於任氏子孝心,才會作此荒唐之舉。”

李彥聲調揚起:“自漢朝以來,我中原王朝向來以孝治天下,然孝道並不能遮掩是非!”

韓嘉彥趕忙道:“君上所言極是,此番教訓相信天下士人都會銘記,再也不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