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殺的就是這些擾亂軍心,投敵叛國的士大夫!

“前方就是燕人修築的山海關了!”

完顏宗翰帶著幾個親衛,藏身於山坡後,遙遙眺望遠方修築的雄關。

燕國修長城的過程,就是不斷拓寬邊境線的過程,其中遼東地區主要修築了兩座雄關。

一座名渝關,依渝水而建,源自燕山東麓,水量充沛,水流湍急,隋開皇三年築,唐為東北軍事重鎮,遼國時期逐漸荒廢,如今重新修築。

歷史上三百年後,明洪武初徐達、劉伯溫復建此關,發現渝水水量減少,水勢減緩,已經不再適合作為軍事重地,東遷至石河一線,復用渝水關名。

而後世對於渝關最為熟知的,還是因為這個乃是“山海關”的別名,不過有一說,明朝士大夫多是久居南朝之人,北地生疏,著書時將山海關與渝關混淆,造成後人誤會,最後才將錯就錯。

現在不必要混淆,渝關就是渝關,而再往東六十裏,再建山海關。

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這個在後世太有名了,“萬裏明長城,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吳三桂放了清軍入山海關,讓天下易主,後世唾罵。

當然,明末的山海關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歷經洪武、成化、嘉靖、萬歷、天啟、崇禎六朝修築,耗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成了七城連環,萬裏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守的就是這個點。

現在燕廷修築的山海關,則遠遠達不到那個級別,東路起點也不會止步於此,僅僅是一個確保運糧線的過渡。

先運糧至山海關,再一路擇要害之地修築堡寨防線,如興城、錦西至錦州,最後正式入遼東,如此固然費錢費力,但金人騎兵可以襲擊的選擇就大大降低,不然糧道拉得太長,以輕騎的機動性,就要遭受無休止的襲擾。

完顏宗翰此時在關外,看得就十分窩火。

有錢了不起啊,雄關說修就修,堡寨說築就築。

對不起,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自從燕雲光復以來,長城就一直在修築,綿延萬裏還早,但東北一線已初具規模;

大名府到燕京的大運河最快疏通,貨物南來北往,皇宮紫禁城也正式動工,打磨地基;

還有即將到來的登基大典……

一個安定的中原王朝,國力是恐怖的,尤其是統治者並不浪行的情況下。

所以看到一座又一座雄關拔地而起,不斷向著遼東逼近時,連完顏宗翰這位迂回在後方的將領,都感到壓力感撲面而來,就更別提前線正在與燕軍抗衡的金人了。

“必須讓燕廷生亂,我女真才能吸收漢民,鞏固統治,最終取代遼,成為強大的北方雄國!”

氣憤之後,完顏宗翰倒是愈發堅定起完顏杲派給的任務,看著日落西沉,默默等待。

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敲鑼的聲音響起,工事停止,完顏宗翰做了個手勢,帶著麾下親衛迅速奔出,靠近還未完全修築完畢的城墻,手足並用,不多時就翻了過去。

此地同樣駐紮有燕軍,正在不遠處的山海所中,他們忌憚地看了看,特意避開有燈火耀起的地方,由熟知此地的向導帶路,在黑暗中飛奔起來。

目標正是不遠處的蕃民村落。

遼國戰亂後,不少人口南逃,燕廷對此來者不拒,不僅是漢民,其他種族照收不誤。

就算是契丹人,都接受過來安置為蕃民,讓他們以幫工換取生活必需品,免於北方的兵災。

蕃民甘之如飴,也參與到了長城建設之中,否則單靠重犯和匪賊,還真的沒那麽多人手。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混進來不少金人諜細,燕廷無法統統審查,便用一個笨辦法。

戰爭時期,蕃民只允許在邊關活動,可互相檢舉,一旦有發現胡亂走動者,以間諜罪緝捕。

此舉有些類似唐初的政策,玄奘西行時就是被擋在涼州不得外出,最後偷渡出去,難免有誤傷。

但確實極大限制了諜細的活動範圍,以致於完顏宗翰必須親自爬進來,在黑暗中飛奔。

接下來的幾日裏,他帶著親衛偷了馬匹,心驚膽戰地遊走在附近的幾個村落裏,熟悉周遭地形,與諜細分別接頭,安排調虎離山之策,對於接下來的行動越來越清晰。

“那個人,就是任申先!”

這一日,重新回到山海關建築地的完顏宗翰,已是蕃民打扮,在幹著苦活的同時,終於見到了主要目標。

那是一隊被新押過來的囚犯,其余犯人都是垂頭喪氣,惴惴不安,唯獨一位面容清瘦的書生,哪怕身穿囚服,下巴依舊昂起,不像是一個囚徒,反倒像是一位鬥士。

其他囚犯詫異於這份趾高氣昂,山海衛的將士露出憤恨之色,監工的官吏則帶著幾分閑事莫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