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方臘:屬於聖公的機會來了!(第2/3頁)

難道朝廷就不知道,這些武將世家在軍中根基太深麽,不是真的完全信任,聽之任之,而是無可奈何,必須要用這些忠誠度尚可的世家子弟,來支撐邊境的戰局!

但偏偏這個道理,何執中現在不敢說,否則更加坐實了種家折家以軍為私曲的事實,只能道:“陛下,折種二將對陣西賊多年,素有邊功,近擒田虎,平復叛亂,更應該大大褒獎,若反罪責,恐天下不服啊!”

趙佶冷笑起來:“放心,不會再有王黼的莫須有之事了,將這些所謂忠臣良將的罪狀,拿給何相看!”

內侍將一沓厚厚的案錄拿了過去,何執中取來一看,眼睛不禁瞪大:“這是……”

趙佶胸有成竹地道:“這是折家和種家的貪汙罪證,他們在邊境大使錢財,中飽私囊,上面條條項項,都清楚地列著呢!”

這些罪證是李憲收集的,交予童貫,童貫死後,被其幹兒子所得,後獻給賈詳,最終到了趙佶手中。

趙佶如獲至寶,現在果然派上了用場。

何執中看著罪狀,手輕輕顫抖起來。

趙匡胤有言,“文臣縱皆貪濁,都未及武臣一人也”,大宋歷朝的貪汙大案,往往都是以武人為主,其中仁宗朝牽扯眾多的公使錢案,更是將西軍諸多將領牽扯進去,包括狄青和種世衡。

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武將要和邊境的那些羌民部落打交道,而那些羌人很實在,就是看好處,這些將領往往就需要大撒錢幣,用來收買人心。

所以文臣不貪汙很簡單,只拿俸祿,不收賄賂,秉公辦事就是,但武將想要打勝仗,就必須用錢,而這個錢往往是說不清楚的。

後來明朝有位著名的臣子,在面對類似的彈劾時,也有過這麽一番話“臣為國除賊,用間用餌,非小惠不成大謀”,不能以此定他的貪汙之罪。

說這個話的人叫胡宗憲,對應的皇帝是嘉靖,嘉靖對此的反應是“帝以為然,更慰諭之”。

當然,只要有這類把柄,處置不處置,如何處置,就要看上位者的一念之間,後來胡宗憲還是被嘉靖下獄了,現在趙佶也要用這種罪狀,將折可適和種師道名正言順地拿下。

何執中大急:“陛下,今時不同往日……”

然而他未能說完,趙佶就拂袖而起,極為不悅地道:“不必多言,令禦史台審理這場貪濁大案,再著關勝、呼延灼速速入西軍,接管軍權,渡江平叛!”

眼見趙佶轉身離去,何執中顫顫巍巍地起身,一路恍惚地出了宮城,擡頭看向天上明晃晃的太陽,突然後悔起來,自己不該接任宰相的。

但這也是事後之言,除非辭官不做,否則上命下達,也由不得他……

“唉!史書之上,會如何記老夫啊!”

何執中深深嘆了口氣,剛剛回到府邸,卻見一支車隊將要外出,前呼後擁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夫人這是要往何處去?”

夫人見這位夫郎疲憊不堪的模樣,關切地道:“妾身去天禧寺敬香,相公何不一起,聽願成大師頌揚佛法,平靜心靈?”

何執中想起來了,這天禧寺是如今金陵數一數二的寺院,香客極多,未來或可取代大相國寺,成為大宋的皇家寺院。

而其方丈願成大師,佛法高深,不僅高官重臣的親眷喜歡去,就連他與之交談過一次,都感到身心慰藉,可解胸中郁結之氣。

何執中確實被趙佶逼得快要受不了了,點頭道:“好!老夫一同前往吧!”

宰相駕臨,待遇自不一般,入了天禧寺,僧人通報,很快何執中就被請進了禪房。

相比起外面金碧輝煌的寶殿佛像,這位方丈久居的禪房內,只有一個蒲團,一座香爐鼎,更顯出大德高僧的風範。

“阿彌陀佛!何施主又來了!”

鼎內升騰起裊裊的輕煙,使得空蕩蕩的禪房內生出一股安寧祥和的氣氛,當老僧走到面前,何執中的心也出奇地靜了下來,趕忙還禮:“見過願成大師,還望大師為我解惑!”

老僧慈眉善目,並不詢問緣由,柔和的聲音已經響起:“不與菩提會,不與煩惱俱,不居正位,豈落邪途?不蹈大方,哪趨小徑?施主請講,老衲洗耳恭聽!”

何執中被安慰得頗為高興,但真正開口時,還是遲疑了一下。

雖然從汴京開始,朝堂上的事情對於民間就沒有什麽保密性可言,往往一日之間就傳得沸沸揚揚,但他為人謹小慎微,以往都不會胡亂透露,此時聽著那抑揚頓挫的聲音,嗅著淡雅的香氣,傾述的念頭才濃重起來,緩緩開口道:“老夫所言,請大師千萬不要告知旁人……”

老僧雙手合十:“道不傳非人,法不傳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