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遷宮事諸妃積極勸說,都想出宮往兒子……(第3/4頁)

真正的親情不會因為稱呼而改變甚至消散,適當守規矩對雙方都好之類的話足說了盞茶時候。

且保證日後人前規規矩矩,人後姨母外甥,才讓大外甥拿開捂著眼睛的袖子,露出笑成彎月的丹鳳眼來。

上當兩個字浮現在淑寧腦海。

‘騙子’胤禛卻笑得開懷:“我就知道,姨母最疼我,斷舍不得我傷心哭泣的。真好,自打外甥登基做了皇上以後,世上絕大部分人都變了,姨母還一如往昔。”

淑寧原還要略指責兩句,可看到他那眼角細紋,滿臉疲憊卻又什麽都說不出來。

只讓他再怎麽著,也千萬記著顧及自己身體。身體安泰,才能有時間和精力完成心中所有的理想與抱負。否則的話,只能空余恨。

胤禛從善如流地點頭:“好,外甥聽姨母的。”

知道自家生母遲遲不肯遷宮的原因所在後,次日胤禛給她請安的時候就明確表示:“皇額娘不必顧慮,永和宮中不會再住進任何嬪妃。宮中所有陳設,都會保留原樣。兒子也會囑咐皇後,定時派人好生打掃養護。”

“這裏就當成您的別宮,隨您什麽時候高興就回來瞧瞧,住上一兩晚,或者招待弟弟妹妹們。”

十四被晉容親王,兩個同母妹也都升級成為固倫公主。

如今也在給皇考舉哀,倒是能常過來與太後請安。只不過十四那不著調的試圖將她接到自己王府,兩位公主一唱一和都在勸著她趕緊遷宮。竟是把三個都扔在麻袋裏,硬摸不出一個貼心的來。

氣得她每次都匆匆一見,接著就乏了,累了,各種理由攆人。

還得是自家親妹子!

太後如是感嘆,心裏腦補了不少自家親妹只為了自己不惜悍然對上皇上,各種據理力爭。才硬是在應該屬於皇帝後宮範圍內,給自己摳出個永和宮來。

雖然事實與她所想相去甚遠,可雍正哪能放棄給自家姨母搏好感的機會呢?

聞言忙笑:“皇額娘所言極是。自打皇考升遐,兒子又得忙著他老人家大殮,又得看著登基事宜。還有潛邸諸事、分封兄弟,尊封太妃們等,實在乏累已極,無暇深想。多虧了姨母提醒,兒子才醍醐灌頂。”

說著,他還給太後行禮道歉,言說自己過於疏忽。

日後皇額娘若有什麽想法,可直接與兒子或者皇後說。但與國事無礙的,兒子都一定盡力滿足。

太後雖為皇上生母,但畢竟自皇上生下來,就被抱進了承乾宮。

甚至在先皇後有妊之前,都未曾跟他透露過自己非其生母的事實。還在先帝的縱容之下,各種隔離她們母子接觸。

以至於他們母子生疏多年。

連先皇後過世了,都得為防引起先帝忌憚而默契地保持距離。

因此上,太後便為聖母皇太後,在皇上和皇後面前也不大有底氣的樣子。今兒聽皇上這麽一說,哪能不喜出望外?

連說皇上和皇後孝順已極,她再沒有什麽不滿意的。

倒是皇上這眼瞅著都快進臘月了,還在席地寢苫。已經辛苦萬分,就不必日日過來請安。稍後大行皇帝發引,也聽諸臣勸告,莫再親自相送了吧。

胤禛笑:“皇額娘放心,兒子雖然席地寢苫,但是姨母親自找了皇貴太妃,給兒子那兒添了不少火盆,暖和著呢,再無風寒之慮。至於恭送皇考梓宮啟行事,兒子卻是一定要去的。當年曾祖母太皇太後發引,皇考親自恭送。祖母皇太後發引時,皇考聖躬違和,兼有足疾,尚且親送梓宮啟行。兒子如今身體康健,又豈能安居宮中呢?”

所以不但要去,還得親送梓宮至山陵。

太後面前雍正是這麽說的,群臣勸阻時,他也是這麽說的。

態度特別堅定,不允許任何人勸阻。

至此,他親自送康熙往山陵的事情定了下來,太後遷宮的事情也定了下來。

一般來說,太後應居慈寧宮。

可當初太皇太後居慈寧,皇太後也就只好在寧壽宮落腳。先帝至孝,為了讓嫡母住得舒心還特意翻建了寧壽宮。

這麽些年來精心維護,使得寧壽宮在舒適性等上遠超慈寧宮。

當然,帝後也表示,如今國庫充裕。若母後選擇慈寧宮的話,肯定也會按著您的意思好生修葺,達到您滿意。

想起康熙臨終那番訓誡的太後連連搖頭:“不必了,不必了,皇上跟皇後的孝心哀家領了。但國庫雖豐盈,用銀子地方也多。單那新疆與李氏之地,要好生治理起來就不知道得花多少銀子。還有八旗生計、河道漕運、蒙古各部……”

一樣樣數過來,連她都不禁替大兒子愁得慌。

確實如淑寧所說,帝王雖好,但承擔的壓力、責任也不小。皇上才四十幾歲的人,鬢邊都微微見白,都不比五十多的妹夫年輕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