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遺詔頒,冊諸王越想蘇培盛就越覺得淑……(第2/4頁)

歡迎您隨時來瞧瞧日後就要被困宮中,等閑不得出的大外甥。

見淑寧還有些遲疑,胤禛便笑。

言說那塊金牌稍後他會使人備案,說明是為方便姨母往來宮中所用。只限姨母本人使用,也只能用以往來宮中。

如此,淑寧才滿意點頭,認認真真地收起那塊令牌。

娘倆約好了回頭宮中相見。

是的,一切已經準備完畢,稍後胤禛就將親自扶棺護送他皇阿瑪回乾清宮。

昨夜先帝賓天,胤禛哀痛嚎哭,擗踴不已。阿靈阿等便勸:“大行皇帝深惟大計,付授鴻基,宜先定大事,方可協理一切喪儀。”

然後痛苦不已的他才暫停哀痛,親自與皇父更衣。念著在暢春園到底諸多不便,群臣也都進言該奉大行皇帝遺體還宮。

胤禛深以為然,於是次日一早便命七弟淳郡王胤祐守衛暢春園,十一弟胤祹至乾清宮設幾筵。十四、十六兩位阿哥肅護宮禁。

十三阿哥與九門提督、議政大臣阿靈阿備儀衛、清禦道。

他自己跟淑寧分別之後,便又重回皇阿瑪喪次前。

等著時辰到,親自將皇阿瑪遺體安奉在黃輿內,接著便淚流不止,想徒步扶輦隨行一直到宮中。

在淑寧的夢中,康熙大行後,雍正密不發喪。連夜將康熙遺體運回了宮,一切準備停當之後才公布喪訊。

當時伴在暢春園,少數知道真相的幾位大臣們都勸他。說大行皇帝托付至重,神器攸歸。此深夜執事繁難,請他往前面導行,一直到隆宗門才跪接。

而今是在白日裏,胤禛跟康熙的父子之情又與淑寧夢中所見大為不同。

諸王大臣們再行勸諫,他又如何能聽?

只哭著堅持,一路扶輿而行。還真就從暢春園一直跟到了乾清宮,一路上踉踉蹌蹌,悲哭不止。他都如此,其余皇子皇孫們又哪個敢坐上轎子呢?

於是乎,康熙就無意間達成了讓幾乎所有成年皇子皇孫哭著隨輦跟從,痛哭不止的成就。

年紀最大,最不扛折騰的胤禔咬牙切齒,將一切都歸罪在弘晳那倒黴催的身上。

想著若不是他野心滔天,狠毒無邊,連自家老子的命都不放在眼裏。又怎麽會刺激得皇阿瑪再犯風疾,幾度纏綿病榻,好端端就這麽走了呢?

偏那罪魁禍首還頂著一個至賢至孝的美名,擁有親王爵位。

安安心心地守在黃花山,只等著首滿三年孝便又能出來興風作浪?!

胤禔越想越氣,絕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於是,前腳胤禛跪接黃輦,將自家皇阿瑪遺體安鳳在乾清宮,後腳就聽自家大哥哭嚎著說都怪弘晳那個狠毒到沒了邊兒的,他可憐的皇阿瑪啊,年紀輕輕就這麽走了……

此時此刻,六十九歲眼看著就七十的皇阿瑪是否年紀輕輕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胤禛也想起了那個又蠢又毒的缺德侄子。

並與大哥胤禔的想法高度一致:當時沒有把這個事揭發出來,而是先調虎離山,將弘晳,暫時困在黃花山其父墓地,就是為了顧及皇阿瑪心情。

如今皇阿瑪已經大行,他又怎麽能讓那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輩竊居親王之位?

阿嚏,阿嚏~

正在黃花山守靈的弘晳連打了好幾個噴嚏,一股不祥的預感籠罩心頭。次日,皇上大行的消息就傳到了他耳朵裏。

完了一字縈繞在他心頭。

那事暴露之後,大伯跟四叔肯定都恨極了他。也就是顧及著皇瑪法龍體,怕事情暴露出來對他老人家造成更大打擊,所以才高高提起,輕輕放下。

如今他老人家仙逝,還哪裏有他的幸理?

果然不出幾天,一直規規矩矩守孝的他就多了孝期飲酒吃肉等大不孝罪名。直接從親王被擼成了光頭阿哥,哦不對,他是連宗籍都沒有了。

又狠又絕的四叔將他除了名,直接踢出了愛新覺羅家,還給他改名四十六。

理親王的爵位倒是留著呢,但是改讓他十弟承襲。

他辛辛苦苦,千求萬求,犧牲了自家老子生命還勉強得來的理親王爵啊,還沒等著坐熱乎就又長著翅膀飛走了。

弘晳悲痛大哭,用余生寫後悔。

當然那都是後話,暫且不提。如今就說胤禛等人一路從暢春園步行將康熙遺體迎入乾清宮,行完大殮後,便是安排祭拜,公布遺詔。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

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廟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致也。歷觀史冊,至黃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余帝,如朕之在位之久者甚少。朕臨禦至一十年時,未敢逆料三十年,三十年時,未敢逆料四十年……

好一番感嘆之後,便是對生平業績與皇四子胤禛的種種誇獎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