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胤礽逝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3/4頁)

只從這一點上,非胤禛之外的所有皇子,都誠心誠意盼著自家老子真能萬壽無疆。

康熙:……

這話雖然有些不大順耳,但確實肺腑之言了。

因此上,他也就不再難為自家已經五十余的大兒子。只盡可能又快又穩地趕到石家莊,去看看那個被他愛了半輩子,恨鐵不成鋼了半輩子。兩度立為儲君,又兩度親手廢掉的唯一嫡子。

看看他因何怒極吐血,把自己折騰到命懸一線。

從康熙五十七年到現在,胤禛全面監國,期間種種曠世之功他是沒看到嗎?

同樣的監國,他自己監國期間做了些什麽,難道自己不清楚嗎?

兩相對比之下,承認自己不如弟弟難道就那麽難嗎?

康熙滿懷憤懣,好多質問要與胤礽說。

可等一路跋涉到了石家莊,看到頭發花白、面若金紙,如風中燭火般隨時可能會被一場大風吹滅的胤礽時,一切氣惱質問都被堵在了嗓子眼。

只有滿心沉重在心頭,第一次清晰地認識到,他可能又要白發人送黑發人了。

胤礽也很震驚,萬沒想到這個時節了,皇阿瑪還會親自趕過來瞧他。

忙掙紮著要起身,結果卻激動的咳出來。那般撕心裂肺,帕子上都多了抹刺目的殷紅。

他的長子弘晳趕緊把人扶住,苦笑著看向康熙:“皇瑪法勿怪,自從阿瑪病重以來就一直念著您。夜裏說夢話都說皇阿瑪恕罪,保成知錯了。醉了卻又哭,言說自己千錯萬錯,皇阿瑪再也不會原諒了。”

聲淚俱下地講述完後,弘晳胡亂地用衣袖擦了擦淚。

又說自家阿瑪終於見到了心心念念的皇父,激動萬分。所以才……

若有什麽失禮之處,還請皇瑪法跟叔叔們多多包涵。

胤礽沉默半晌,終於無力點頭:“是,是我錯了。我志大才疏,不知道反思自己錯誤。只一味怨怪皇阿瑪,甚至……”

“咳咳,甚至覺得一切的根源都在於子壯父疑,萬般喪良心地抱怨,言說豈有四十年太子?直到如今,瞧著皇阿瑪數年未理什麽政務,卻依舊天下晏然。朝廷甚至兩度開疆拓土,內憂外患盡除。四弟……四弟能力與孝心皆首屈一指,不怪皇阿瑪如此稱許……”

胤礽眼角的淚終於流下來,說了句兩相比較之下,自己遠遠不足。

所有人等震驚,現場死一般的寂靜。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

無邊沉默之中,胤禔卻只注意到了弘晳眉眼間的懇求與期盼。

是了,天下父母心。

當年東宮太子妃只生了個小格格,側福晉李佳氏所出的大阿哥生來不足。連名字都沒取,養到十多歲頭上就夭折了。弘晳一直是皇長孫般的存在。

自小被皇阿瑪寵愛,也被胤礽寄予厚望。如今塵埃基本落定,眼看著胤礽算是走不出這石家莊。當阿瑪的,可不就是要利用最後的機會幫兒子謀劃一二麽?

說不定,皇阿瑪那番評價能這麽快到胤礽耳朵裏,還少不了那小子的功勞呢。

對於胤礽一脈,胤禔向來不憚於最大的惡意。

而此時此刻,康熙眼中只有胤礽這大限將至的模樣,耳朵裏也不停地回響著他剛剛那番話。眼淚倏然滑落眼角:“都這個時候了,你才……”

咳咳。

胤礽再度咳個不止,好不容易緩過來之後,便努力對康熙揚了揚唇角:“皇阿瑪說的對,確實有些為時已晚。可惜當年,兒子太年輕、太驕傲,只知道仗著皇阿瑪寵愛,卻不懂體諒皇阿瑪艱難。後來懂了,卻再也走不出這方寸之地……”

獨得康熙寵愛半輩子,胤礽可知道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上勾起自家皇阿瑪憐惜了。

幾句話,就讓康熙痛哭不止。

囑他好好養病,待好了之後,就與皇阿瑪一道回京城,與他一道住在暢春園裏。

聽到這話,胤礽也再忍不住哭出聲。

良久才苦笑:“兒子多謝皇阿瑪,此時此刻還惦著兒子,願意為兒子走這麽一遭。雖然說,這一輩子,咱們爺倆未能善始善終,一直父慈子孝。但兒仍不悔生成皇阿瑪的兒子,只恨自己不孝。身為儲君,擔不起大清江山。作為兒子,沒能好生孝敬阿瑪,還讓阿瑪一把年紀,白發人送黑發人。”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堅持讓弘晳扶自己起來。

就在床塌之上給康熙磕頭,求他一定一定保重龍體,勿以他這個不孝子為念。四弟良善寬厚,自到石家莊之後吃穿用度無一不優渥。

只是他一直意難平,不明白自己好端端的,何以走到了這一步。

每日裏痛悔,不停拿四弟與曾經的自己對比,越比越絕望,早就已經是強弩之末雲雲。

從頭到尾,都沒有為自己兒子說半句好話。

卻讓康熙越發不舍,所有皇子心中酸楚。等太醫那句二阿哥沒了說出口時,連跟他最不對盤的胤禔心裏都酸溜溜的,眼淚不自覺地滑落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