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分工合作怎麽算,怎麽都是掙錢買賣……(第3/4頁)

如此情勢之下,自然得小心防範,不肯給政敵多一絲絲機會。

老八他們幾個也不服不忿,根本不願意承認雍正皇位的合法性。各種暗戳戳給他使絆子,添亂子。逼得他連大義覺迷錄都寫了,自己兒子都過繼出去了。

恨都恨死,還哪找什麽容人之量去?

德妃可沒有淑寧那樣金手指的預知夢,她只覺得自家好大兒走一步看百步,實在能耐極了。

只可惜到底差了那麽一點點運氣。

但凡老九那殺才晚回來個月余,一切大概也就塵埃落定,她都得當上太後了。

可惜,有繼續開疆拓土這麽個大香餌在,皇上怕是有生之年都在想不起來禪讓這回事了。

這就好像賽馬,終於千辛萬苦第一個跑到了終點。以為從此黃袍加身,整個大清都匍匐在自己腳下。結果裁判臨時鳴笛,表示還得進行加時賽。

就算結果毋庸置疑,那份郁卒也依舊是誰比誰知道。

被叫了這麽多年德額娘,她已經不盼著胤禛能跟十四似的,親親熱熱喊她一聲額娘了。只盼有朝一日,能把這個德字升級成皇字。

寧壽宮、慈寧宮,還有暢春園裏的鏡峯都是好地方,她也想去住住。

胤禛:……

雖然時隔經年,他也為人父母。成了凡事要各種權衡利弊,不再純粹的大人。有些理解生母當時的無奈與背後的用心,再不像童年那般疏離甚至記恨於她。

但是多年下來,也早早習慣,使得他對生母遠沒有對姨母那般親近且有耐心。

自然說不出來許多解釋安慰的話,只長話短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起當被皇阿瑪防備,處處不得自由的二皇帝。兒子還是願意如現在這樣,做個皇阿瑪滿意,朝野稱頌的監國雍親王。”

嗯嗯。

淑寧狂點頭,連說這樣真的是極好的。不但少了許多沒有必要的煩惱紛爭,未來還必定會被史書大書特書。

野史之中,今上這個仁字能不能名副其實不好說,但大外甥肯定跑不了一個孝名。

皇上幾次三番欲傳位啊!

大好龍椅擺在面前,他就不要,就不要。

只安安心心的做一個孝子,上孝敬皇父,下提拔重用兄弟們。以一己之力,將諸子奪嫡變成諸子齊心,一起抵禦外敵、發展大清。

嘖嘖,誰聽了,不得說一聲善呢?

在淑寧眉眼彎彎,滔滔不絕的描述之中,胤禛這心裏比吃了蜜還要甜。

果然,生他者德妃,知他者姨母。

當世之上,只有姨母最疼他,最懂他。寥寥數語之間,就知道他想什麽,要什麽。然後盡己所能地,助他去達成。

不但自己愛他如親子,還影響姨父與表弟們也都全心全意為他著想。

姨父跟虎圓的勸慰提點,虎威那倆至關重要的乾坤蛋,還有虎宵表弟源源不斷給他疏送的各種人才,在江南時虎團表弟對他的拼死相護。

晴晴表妹才那麽一點點大,就願意為了救弘暉跳下冰冷的荷花池。

越想,胤禛就越覺得姨母家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對他好極了。

全力支持,從不求任何回報。

就算如今他已經明確了下任皇位繼承者的身份,真正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姨母闔家也沒有半個人來他面前討好處,覺得他飛黃騰達了該如何如何拉拔家裏雲雲。

跟皇阿瑪那幾乎全家上下一致背叛的老舅比,他簡直幸福到上了天。

也就是皇阿瑪海量汪涵,竟然能在他老舅做出那等事情之後還予以祭葬、撰寫祭文、樹碑立傳。

換做是他,就算是立碑,也得在碑文上寫下忘恩負義、不臣不舅的字樣,讓後來者們好好瞧瞧這墓裏到底躺了個什麽玩意兒。

諸般心思在心頭閃過之後,胤禛心情更加大好:“皇阿瑪前頭提過,二哥再繼續住在鹹安宮不合適。著我在附近尋塊地方,將他挪過去。並因為二嫂子臨終之前曾親筆寫信,皇阿瑪始終惦念著。吩咐我仔細思量,給二嫂子留下的大侄女琢磨個好婚事。我恍惚間想起來,咱們晴晴也該琢磨起婚事了?”

怕淑寧誤會,胤禛還連忙解釋自己沒忘表妹得過皇上恩旨,可以自行擇婚的事兒。也沒有對其婚事橫加幹涉的想法,只是覺得到底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若姨父姨母和表妹有合適人選,他能幫著玉成。

沒有的話,他這個當表哥的也能從旁給些意見。總之,千挑萬選,把全大清所有優秀未婚男子都扒拉個遍,也要給小表妹參謀個上上之選。

那用心程度,比當初自家女兒擇婿時還要強出百倍。

讓宋氏心裏苦,卻半點不敢說。

否則的話,福晉不但不會給她主持公道,還得劈頭蓋臉罵過來。嚴重點,可能往後余生她都甭想有什麽消停日子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