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分工合作怎麽算,怎麽都是掙錢買賣……(第2/4頁)

可能是他年紀太小,宮妃也不大,本就難生下健康的孩子。再加上後宮傾軋,往來算計也多吧。總之是得一個孩子沒一個孩子,到胤禔的時候都已經是皇五子了,敘齒四的胤禛更是皇十一子。

夭折率之高,簡直觸目驚心。

那些個想要反清復明的賊子們更借機散播流言,說他們愛新覺羅家早年打天下的時候殺戮太過傷了陰德,以至於損了子孫福緣之類。

內憂外患之間,簡直折騰得他心力交瘁。

對於胤禔這個第一個立住,又虎頭虎腦特別結實的好大兒,康熙也是真心喜歡過的。給他起乳名保清,待他出花時更罷朝數日地親自照顧著。前些年隨扈塞外時,保清意外落馬傷了腿,自己更是直接命大軍回轉。第一次親征噶爾丹,胤禔犯錯以至於貽誤軍機。康熙甚至為了保護他,委屈了自己向來尊重的二哥福全。

偏那小子不知足,讓他磨礪太子,他還起了取而代之的心。

從康熙二十七年就開始結黨營私,糾結一批臣子成為所謂的大千歲黨,與胤礽明爭暗鬥,也是傷了他這個老父親的心。

胤襈更是……

康熙只提起這個名字來,就能想起那對死鷹,想起他大病初愈後因為不敢二字而跪到內門處請罪,盡顯自己這個做皇阿瑪的刻薄。

但除了這些之外,康熙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哥倆確實都各有其才。

若能利用得當,定是兩個不錯的幫手。

不過……

康熙沉吟,眼睛一瞬不瞬地看著胤禛:“你呢,你是個什麽想法?”

考驗說來就來,還這般尖銳又犀利,連弘暉不由為自家阿瑪捏了把冷汗。就怕他這一個回應不當,不但禪位沒有了,連這全權監國的差事也沒有了。

胤禛卻容色不變,略作思忖之後便認認真真開口:“回皇阿瑪的話,若依著兒子來看,如今咱們大清正是蓬勃發展的時候,急需各種各樣的人才。而大哥和八弟都是無逸齋裏出來的,享受整個大清最好的教育。允文允武,有豐富的辦差經驗,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若運用得當,必能發揮出難以預料的良好作用來。比如大哥武功出眾,在兵部多年,還曾隨皇阿瑪出征。帶兵打仗,不說所向披靡,收拾李氏與南陽沿海些個不聽話的勢力卻是盡夠了。”

老八小心思多,笑面虎一個。

但長袖善舞,有非同尋常的親和力,不缺心計也不缺手腕。

海事衙門成立,朝廷對於海貿采取積極鼓勵的態度之後。以前琢磨著跟朝廷合作,卻不得其法的外洋商人們也都紛至沓來。

隨之所衍生的種種問題既多且雜,老八接手肯定遊刃有余。

還有……

雖然滿打滿算,只全權監國幾個月。但胤禛對兄弟們可有幾十年的深刻了解,深知他們脾性,也早早琢磨了他們每個人都更適合做些什麽。

但最後如何決定,還是得看康熙的態度。

所以說完之後,胤禛微笑拱手:“只是兒子的一點淺見,到底如何裁決自然還看皇阿瑪聖意。”

康熙有些意外他這坦白與對諸兄弟看法的公正:“有虎頭、虎威、三胞胎跟寶金、十三、十四,還有滿朝文武在,你手裏也不缺有用之人啊!竟還能頂著朕很可能會有的不悅,未曾是不同陣營的老大跟老八說話。這個心胸,就已經非常人所能及。只是你不怕朕從善如流,真如你所言的直接任命了嗎?”

到底那兩個雖身有其才,也同樣一身反骨啊!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淑寧所好奇的。

趕著胤禛來給德妃請安,娘幾個相聚在永和宮中。沒有外人的前提下,淑寧也就問了。

在康熙面前,胤禛還能鳳眼真誠地說上些個到底親兄弟。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他們都已經知錯了,並表示積極改正。

做弟弟做兄長的,自然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拉拔一把。

若他們真能痛改前非,在各自領域內做出不菲成績來,那不僅是大清的收獲,也是他跟黃□□的收獲與喜悅等等,哄得康熙眉開眼笑,直說你是個好的。

可當著自家親親姨母,胤禛可就不願那麽虛偽了。

他只輕笑:“為什麽會怕呢?外甥如今可是占據壓倒性優勢,牢牢掌握著主動權。若大哥和八弟真能勤勉做事,便是外甥知人善用。就算功勞大破天,也是我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反之的話,便我不說什麽,皇阿瑪也斷留不得他們。”

成則收獲兩個大助力,一大片名聲與政績。

敗呢,雖可能有點饒是心善卻不免心軟的嫌疑,卻也可以絲毫不臟自己手的拔出兩顆大釘子。

怎麽算,怎麽都是掙錢的買賣好不好?

淑寧:……

好吧,境遇不同,選擇也就不同。

夢中,康熙猝然離世,雍正倉促登基。四爺黨和八爺黨鬥得如火如荼,雍正足足花了幾年時間才算徹底穩住朝堂,有余力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