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帝王心思所以,是別的皇子把路走窄了……(第3/4頁)

該傳出去的消息都已經傳出去了,表兄弟兩個早有默契。

虎威聞言自然半個磕絆都不打,只乖乖拱手:“阿瑪放心吧,皇上將如此重任托付給兒子,兒子只覺壓力如山大。醒來夢中都在琢磨著如何出兵,用最小代價給咱們大清換來最多利益,根本無暇他顧。”

畢竟皇上都說了,最好一鼓作氣拿下整個西域。

要兵要將還是要錢,全憑他意。

這般山嶽之托,比秦始皇對王翦、漢武帝對衛霍都不差什麽了。他自然也得全力以赴,不辜負皇上這般信重。

至於他哥……

能從容表露自己的心思之後,還能如願望江南,不就說明皇上不但考慮他、還特別看好他嗎?

根本不需要他再從旁助力。

表兄弟倆自從那乾坤蛋之後,再沒有過任何私下裏的小動作。卻能心有靈犀般地,精準猜透對方所想。

默契十足。

三胞胎這些日子都被額娘耳提面命,囑咐到耳朵都起繭子了。

自然也沒有不應的。

就這樣,阿大人裝病想要辭掉九門提督之職不成,被皇上抓了個現行還只小懲大誡,繼續擔任如斯重職的消息不脛而走。

很快,前頭種種,除了康熙和胤禛的那一番話外,都被傳了個七七八八。

全京城都在佩服阿大人這波‘以退為進’,暗笑同樣使了這招的四阿哥。

是的。

沒有人相信,阿大人會在正年富力強的時候,真願意激流勇退。就好像同樣沒有人相信,四阿哥是自請往江南似的。

都以為他是在以退為進,以此來表明自己沒有奪嫡之心。

結果皇上不按套路出牌,還真就把他給派出去了。

連一直賦閑在家的十三都擔心不已,難得主動的來了四阿哥府。細問各中情由,好端端的怎麽皇阿瑪就把四哥派去了江南之地?

難道說那個礬水案後,皇阿瑪對皇子們的防備更嚴格了?

具體情況因為有康熙授意,胤禛也不敢多言。只微笑著拍了拍十三的肩膀:“放心吧,這事兒真是為兄自己努力求來的。有機會深入民間,踏踏實實地為百姓做些事,我很開心,沒有絲毫勉強。”

可是……

可是這麽一來,萬一有個萬一……

多年失寵,十三早已經失去以往的意氣風發,那點年少時幼稚的小想法也都消失殆盡。如今細細看過諸位兄弟、反復比對之後,他發現不管是從私情還是國情上來說,四哥都是當仁不讓的最佳人選。

他也願意做四哥的賢王,不讓大清落在瞧著風光霽月,實則滿肚子小心眼的八哥手裏。

於是幾經斟酌,到底還是說讓四哥留在京中以防不測。

江南什麽的,他去就好。

胤禛雖沒有采納他的想法,但卻深深記住了這份情。想著十三弟文采武功皆是兄弟們之中的佼佼者,若有一日他能如願以償,必定重用之。

除了十三外,老十也表示願意跟四哥一道同甘共苦。

幫皇阿瑪分憂。

不願意他趟進這趟渾水裏的貴妃娘娘笑,當著皇上的面便對自家兒子大開嘲諷:“就你,還給你四哥幫忙,替皇阿瑪分憂?乖啊,你要是真有這個心,就好好留在京城,莫跟去添亂。”

胤俄覺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侮辱,趕緊求皇阿瑪替自己做主。

不想他老人家竟然認同點頭,也覺得他跟去不但與事無補,還得添不少亂。於是果斷回絕,將九哥派了去。

看得胤俄直扶額:“長生天啊!皇阿瑪竟然覺得四九湊在一起,除了打架之外,還有可能合作嗎?”

原則上確實不行。

有剃毛剪辮之仇在,基本上,老九瞧見胤禛就不煩別人兒。

但是他的經商夢做了這麽多年,一直也未能變成現實。老四往江南,除了鹽政之外,還有海貿事宜,關乎著他心心念念的經商大事。

而且皇阿瑪說了,只要他能盡一個皇子阿哥的本分,踏踏實實跟老四倆把這事兒辦好了。

他老人家就法外開恩,允許他在不利用身份之便欺行霸市、搞惡意競爭的前提下,合乎大清律要求的同時從事商業。

如此驚天香餌一出,別說是跟老四一起辦差了,就算現在讓胤禟抱著胤禛的冷臉啃一口,他都不帶有半點遲疑的。

給他幫手,給皇阿瑪當眼線?

可以可以,他都可以!保準詳實可靠,原原本本地都記下來,絕不錯過老四的任何小動作。

老九這邊興致勃勃地收拾行囊,胤禛也在對福晉、對兒子們仔細叮囑。就怕自己孤身在外,福晉跟孩子們有什麽應付不來。

一切都井然有序中,只有德妃慌了神。

老兒子當上了副將也不改其志,把當鐵帽子王當成畢生理想。明示暗示皆不成,皇上的態度也明顯擺出來。

無奈間,她只好轉變心思,嘗試去燒胤禛這個冷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