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帝王心思所以,是別的皇子把路走窄了……(第2/4頁)

前後態度懸殊的,讓梁九功現在還有些恍恍惚惚。

康熙只笑:“這有什麽不可理解?朕雖瞧不得皇子們欺朕年老,朕還沒死呢,就一個個的試圖拉幫結派,恨不得將朕攆下龍椅。但生老病死,人間至理,哪個也逃不過。朕早晚駕崩,大清江山終究需要一個繼承人。”

阿靈阿跟淑寧、梁九功三人趕緊跪下,言說皇上龍馬精神,定然能福壽永昌。

康熙卻只笑罵了聲少哄傻子:“古來帝王皆稱萬歲,可豈有真正千秋萬歲之人?朕即位五十余載,古來能與朕比肩的帝王都不足屈指之數。平鰲拜,滅三藩,親征噶爾丹。眼看著大清從立國之初的國窮民弱,到如今海晏河清,被天下百姓稱一句康熙盛世,心中已然無憾。”

“是以並不畏懼死亡,只恐大權旁落,再現太·祖、太·宗時,諸子奪嫡之禍,更懼祖宗基業,後繼無人。若諸皇子都能如四阿哥一般至賢至孝,不隱不藏。坦坦蕩蕩地將心思說出來,踏踏實實地用功績來展現自己實力,朕這當皇父的只有為之自豪,又哪會暴怒?”

啊這……

所以,是別的皇子阿哥將路走窄了嗎?

好像也是。

都是為人父母的,誰願意含辛茹苦的將孩子們養大,還沒好生享受幾日呢,就被一手養大的孩子們惦記上了棺材板呢?

還夥同家奴們一道,挖自家老子地基,恨不得早早送他升天……

將自己代入皇上的身份,再想想諸皇子們的行為。阿大人也怒不可遏,恨不得手刃不孝子。

是以,康熙這話音一落,他就無限贊同地點頭:“皇上所言極是,是奴才井蛙未見汪洋,小看了陛下。您時時處處都在為大清、為天下考量……”

萬年不變的阿氏奉承方式,卻因為阿靈阿那雙真誠的雙眼而顯得沒有半分虛假。

讓康熙聽了心裏都倍覺爽快:“在其位,謀其政,誰讓朕是這天下之主來著?先前朕收到你告病的折子,還以為你真病體沉重,忙不叠趕來探視。”

“如今方知這竟是你小子自以為的為君思量,自己私下裏想出的蠢主意。這太醫既來,便也別浪費了。趕緊給你好生把把脈,若無什麽大礙,直接領十個板子,明兒早起繼續上差。”

欺君之罪呢,可不能連點表示都沒有。

不然往後其余臣子有樣學樣,恃寵生驕,遭罪的還不是他這個君王?

啊這……

只打十個板子,已經意外寬容。讓阿大人震驚的是,這種前提之下,皇上還執意要他當這個九門提督,還願意在某種程度上將自身性命安全交於他手上。

康熙頗有些鄭重地道:“當初朕任命你做這個官職的時候,你就已經是老四跟老十四的姨父、老十的親舅舅。那時朕沒有懷疑過你,這些年來你也始終如一,半點未曾背棄過朕。那麽如今,朕又何必因為旁人可能會有的碎語閑言閑置自己的心腹重臣?”

這個時候,阿靈阿就知道自己再不能說別的什麽了。

只乖乖跪下,滿臉感激:“奴才謝皇上信重,這就過去領罰,明兒就回去當差。自此以後,再不會再有那些蠢念頭。但凡皇上不棄,奴才就一直一直伺候皇上。”

如此,康熙才滿意點頭,允許他用完膳食再挨罰。

咳咳。

之前在院子外頭,他就已經聞到那股子霸道香氣了。只是怒火沖天時候,再無暇顧及其他。如今誤會解開,話也說明白了,自然也就有著一起烤全羊的興致了。

於是乎,時隔多年,康熙又嘗到了淑寧出品的渾羊歿忽,品到了她埋藏數年的菊花酒。

被她極為難得地求到當面:“皇上明鑒,拙夫雖然擅自行事連累您擔心。但是他蠢是蠢了些,好歹一片忠心。皇上能否網開一面,免了他這頓打?”

這也四十多的人了呢,老骨頭老肉的,萬一打出個好歹來,皇上豈不是平白失了一個棟梁麽!

欺君之罪,不可不罰。

但淑寧這麽些年來,屢為朝廷作出貢獻,還為大清培養了四個有用之才。可以說功勞頗多,卻鮮少有什麽要求。今日難得求一回,康熙也不好不給面子。

於是本就不重的十大板被改成了意思意思的三下。

能在禦前混的,哪有蠢人?

看出皇上小懲大戒的意思後,哪還敢刻意刁難阿大人呢!錯不過雷聲大雨點小,瞧著皮開肉綻好像特別嚴重的樣子,實際上些許皮肉傷罷了,保證不影響第二天當差。

只是虎威他們哥幾個回來,不免愧疚,不停地對老父親噓寒問暖。

吵得阿大人白眼連連:“去去去,該忙忙你們的去,老子好著呢。你們一個個的,都規矩些。莫往不該伸手的地方伸手,老子就謝謝你們了。”

“尤其是虎威,你小子素來將四阿哥當成自己親兄長一樣,處處維護著。但這事兒可不比其他,關乎著你自己和咱們全家性命呢!千萬千萬牢記本分,莫與他有絲毫勾連,免得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