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爭相出征兒子願隨虎……冠勇侯一道出……(第3/4頁)

又何能卑躬屈膝、背信棄義地放著重用自己的皇上不去孝敬忠心,反而去投靠沒什麽希望,還對自己多加侮辱的廢太子呢?

這一問簡直太有力量,連阿靈阿都覺得有道理。

犯不著,真的犯不著呀。

可拿來那礬書一瞧,嘿,還真是二阿哥的筆跡。康熙著人帶他們夫妻過來一問,瓜爾佳氏滿臉震驚,胤礽還就直接認了。

言說自己經過這麽些日子的拘禁之後,徹底認清了自己的錯誤。

過往種種,千錯萬錯,再怎麽罄竹難書。他也是皇阿瑪悉心培養三十幾年的太子,深受皇恩,也受了多年教導。

到底還是比其余皇子要強一些,還請皇阿瑪給個機會。

讓他帶兵出征,將整個厄魯特蒙古盡收歸大清。如此潑天功勞之下,過往所有不堪自然悉數被泯滅。

阿靈阿:!!!

現在他有點相信,這個前太子是真的得了狂疾。

以前他只往行在的布城裂縫裏瞅了瞅,皇上就懷疑他是不是有弑君之意,從而促成了一廢太子。後來心腹托合齊他們借著飲宴事,幫他拉了點人。皇上又懷疑他是要籠絡兵權,想逼宮造反。

於是,二度立起來的太子之位又沒了。

這種前提之下,他哪裏的自信說服皇上交付他真正的兵權呀?不怕他打著討逆的旗號,半路就殺回京城了麽!

知道這要求斷不可能被答應的瓜爾佳氏都哭了:“爺何不與妾身商量,就定下了此計,連累的妾身也不能活?”

當年被康熙千挑萬選,專門派人按著未來國母的標準悉心教導多年的瓜爾佳氏啊!

未入東宮,太子便有了愛子與寵妾。

這麽多年戰戰兢兢、左支右絀,就沒跟他享過幾天福。如今恨不得病入膏肓了,還要被狠狠連累。

那傷心欲絕的模樣,連阿大人都忍不住唏噓。

下值後就不免將四個兒子揪到書房去,特別嚴肅認真地給開了個小會。讓他們千萬千萬謹言慎行,聰明的別自作聰明,蠢的更藏好了自己的蠢,莫輕舉妄動。

免得自己作死,還要連累旁人。

說這個話的時候,跟胤禛最好的虎威、沾點莽撞的虎團跟家裏公認最聰明的虎圓都被重點關照。

還真給好表哥送過兩回信的虎威心下一凜:“到底發生了什麽,讓阿瑪如此慎重?”

對呀,對呀。

三胞胎也齊齊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就算是死,也好歹讓咱們死個明白呀。

皇上沒有下旨封口,阿大人自然也就沒刻意瞞著。

然後,寂靜就是今晚一等公府的書房。

連不在朝堂的虎宵都忍不住咽了咽唾沫:“這個,難道皇上廢太子詔書上寫的,那位有狂疾,其實並不是托辭?”

這行事,確實有那麽一些些的狂呀。

虎圓挑眉:“或者吧,誰知道呢?皇上對立太子之事忌諱如深,不光是諸皇子,他們背後站著派系也都有些等不及了吧。”

可能,是他們設計了廢太子,也或者廢太子將計就計。

反正試探下皇上的態度,或者就著這個因,把這個事提出來。不管結果如何,終究能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立太子這個事兒上。

虎團疑惑撓頭:“奇怪,都是一母所生,連長的都大差不差,怎麽你這腦瓜子就格外好使些?那依你所見,那位……”

不等虎團說完,阿靈阿、虎威跟虎圓就齊齊開口:“沒可能!”

但凡有那麽一丁點可能,那個孟姓太醫就不會被直接判個絞監候了,鎮國公普奇也又被擼成了白板。

理由嗎?

自然是不管他有沒有打算依著廢太子所言,保舉他為大將軍,都免不了他與廢太子通信的事實。

知情不報,亦屬欺君。

前番張明德案,康熙自覺已經是網開一面,皇恩浩蕩了。結果,普奇混賬,非但不深念皇恩殊死報效,還跟廢太子暗通款曲圖謀不軌,其心可誅。

直接奪爵入了宗人府大牢,待查明原委之後再行處置。

次日,再有聞聽風聲,言說廢太子也算態度誠懇、其心可嘉,不如順勢再立的大臣都被康熙好一頓怒罵。

摘頂戴的摘頂戴,打板子的打板子。

這才止住了這股子歪風。

饒是如此,康熙心裏也是萬千不快。趕著順承郡王倒黴,護軍校賴圖庫之妻叩閽,控告他將皇上所賜鞍馬賞與戲子倪五兒乘坐。

前有普奇,後有順承郡王,這不更讓康熙想起當年這倆貨做套把他的兒子們玩弄於鼓掌之間的事兒了嗎?

於是查證屬實之後,順承郡王布穆巴用微賤之人,肆意妄行,有玷王爵的罪名算是落實。

哢擦,人頭還在,但是好大的王爵沒了。

胤禔聞聽之後挑眉,特別滿意這出戲的落幕效果。普奇、布穆巴,當年要不是那倆貨鼓搗出來的張明德,也不至於把他坑成個光頭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