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3/3頁)

扶蘇卻微微眯了眯眼,並沒有透露出贊同的意思。

片刻後,台上的嬴政忽然道:“嗯。看完四份奏章,你可有其他想法與建議?”

張嬰想了想,決定結合漢朝的太學,唐、宋的一些科考特色,隨便提了一兩句。

他笑了笑道:“大秦紙張普及之後,光從吏而師的話,不夠吧。可以在鹹陽可以試試設置一太學,各地郡縣的官府也可多設些學室。

每隔三四年一次大考,考完之後先丟去太學好好學習一兩年,再外放各地做官。想要當九卿的人,必須有外放基層做官經驗。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粗淺的想法,比如公卷通榜之制,或者為了以示公平,只看科舉成績,考出來沒有犯大錯這皆可以做官……”

公卷通榜之制,是唐科舉的特色,唐朝因門第很強,考生多是門閥出身,所以很看重考生的平時成績。並且唐考後,科考成績只是一方面,還會考慮社會與民眾輿論,再來挑選可當官的人等。

只看科舉成績就是重文抑武的宋了。

……

若是剛穿越來的張嬰,他會在大秦拼命科舉制度,嫌棄舉薦制,嫌棄被21世紀大佬們批評過的細節。

但跟著仲父看過經歷過一些後,他覺得有句話太對

了,“沒有對錯,只有適合。鞋子再美,腳大了就是硌腳。”

所以張嬰想到什麽說什麽,完全是沒有感情的輸出機器。

至於哪種更適合此刻的大秦,就看深諳大秦官場運行的朝臣們去判斷。

張嬰只當自己在隨便侃大山,說完之後,他坦然地坐下喝水。

完全沒有想過他這一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輸出,令朝臣們眉頭緊鎖,暗中思考。

每當有人想起身與張嬰說,張嬰舉的可能性例子不對時,他們聰明的大腦又會在反復推演之後告訴他們,這樣的例子很可能會實現。

倒也不是他們完全想不出反駁的話,比如張嬰提到面向整個大秦黔首的科舉制。

他們在聽到這個科舉制度時眼前一亮,但以朝臣們的政治素養,同樣能舉出類似的一些毛病。

但他們依舊都沒有開口。

理由很簡單,張嬰說話時實在是太自信了,尤其提出來的科舉制度都是針對舉薦制度的一種改良,仿佛曾在歷史的長河見證過官吏選拔熙熙往往的發展一樣。

很有一種信手拈來舉重若輕的高手味道。

沒有任何一個朝臣想被神童辯倒,因為大家寧可成為後世記載中神童的背景板,也不願意成為其踏腳石。

所以謹慎,再三斟酌的謹慎。

偏殿再次安靜下來。

張嬰喝了兩口茶,有點想更衣了。

他擡頭,恰好看見嬴政仿佛與下座的王丞相、馮丞相交換了一個眼神,緊接著,嬴政臉上忽然浮現出一抹淺淺的笑容。

張嬰稍顯驚訝,就看見嬴政轉過頭,淺淺地沖他眨了下眼睛。

張嬰:?

看花眼了吧!

張嬰這麽想著,沒一會,趙文忽然走了過來,低聲道:“嬰小郎君,這邊請。”

張嬰起身看向嬴政,對方也正好低頭開口道:“阿嬰,先去休息吧。”

張嬰點點頭,他路過扶蘇的時候忽然被對方輕輕拍了一下,張嬰疑惑地看過去,卻發現扶蘇只對他溫和地笑了笑,低聲道:“阿嬰,沒有辜負父皇的期待。”

張嬰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尖,壓低聲音道:“那有沒有辜負阿兄的期待。”

扶蘇一愣,哭笑不得地捏了捏張嬰的臉頰,眼底似是閃過一抹復雜與感慨,輕聲道:“完全……超出預想。”

張嬰還想說兩句卻聽見上方“咳”的聲音,他立刻識趣地道別,轉身跟著趙文離開。

一會後,他就被趙文帶去了鹹陽宮最大的一處溫泉池。

張嬰看著前方熱氣騰騰的白霧,一臉懵逼。

趙文道:“嬰小郎君,還請沐浴三日。”

張嬰一臉懵逼,問道:“沐浴三日?最近可有何重要祭祀?”

趙文搖了搖頭,沒有給出任何解釋,只低聲道:“嬰小郎君,您且放心,是大喜事。”

張嬰:……

又來哄騙我?

假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