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3/4頁)

現在看到盛景這樣,大家都有了猜測。

等盛景提著菜回家,馬桂英找了個借口,跑來問她:“怎麽回事?”

盛景一臉氣惱地把事情跟她說了,道:“當初他們家說得好聽,說年後就算廠裏不要臨時工了他們也不怨我爺爺。現在又是這副嘴臉。”

“當初我這個臨時工都花了好幾百塊錢呢。他們什麽錢都沒花,只送了兩瓶麥乳精和一盒餅幹。我爺爺拿了這些東西去廠裏幫他說情,自己添了不少東西,還搭上了自己的人情。上午他們來的時候我爺爺實在沒辦法,拿了兩瓶麥乳精和一盒餅幹出來,叫他們把東西提回來。他們把東西拿走了不說,還滿臉不高興。”

說到這裏她道:“我爺爺當時就說了,往後大雜院裏的人有難處,別找他,他誰也幫不了。”

馬桂英氣得要死。

陳小娟十五歲,眼看就要初中畢業了,她還打算到時候求一求盛河川,讓他幫幫忙找個臨時工給陳小娟幹呢。結果夏家這麽一搞,盛河川寒了心,不打算幫大家夥兒的忙了。

真是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湯。

沒到下午,大雜院裏就傳遍了夏家做的缺德事兒。尤其那些家裏有兒女想要找工作的,更是暗地裏把夏家人罵得個狗血淋頭。

夏老太出來聊天,發現大家都不搭理她,一問之下才知道是這回事時,回家跟兒媳婦嘟噥,一家子不知怎麽的就鬧了起來。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的這個冬天,就在這家長裏短中悄然過去了。

方毅仍活得好好的。

盛景大松了一口氣,心裏很高興,感覺前途一片光明。

穿書,最怕的就是劇情非得按原著裏寫的那樣走。現在她除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方毅乃至方老爺子的命運。可見劇情力量並不強大。他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活著。

……

1977年12月10日,盛河川和方老爺子坐在堂屋裏,面對著一盤棋,兩個人卻半天不挪動一個子兒。

良久,方老爺子把棋子往前一推:“不下了,我做飯去。”

盛河川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我去接他們。”

他穿上軍大衣就出了屋子。

剛走出廚房外,東廂房裏就出來了個人,正是馬桂英的丈夫陳坤,隔老遠他就問道:“盛大爺,您是去接孩子不?”

“對。”

“現在還早吧?起碼還有一個小時上午才考完。”

“反正在家裏也呆不住,我慢慢走著去。”盛河川道。

陳坤猶豫了片刻:“那我也去。您等我一會兒。”他回屋套了件大棉襖,跟著盛河川往北城六中去。

當初聽到高考的消息,大家都喜極而泣。不管三七二十一,紛紛給自家孩子報了名。

今天大雜院裏就有方毅、盛景、夏中傑、陳常凱、陳小娟、何美華、陶立冬七個人報名參加高考。

陳小娟初中剛畢業,何美華初中還沒畢業,這兩人都是湊熱鬧的。

趙盼兒也是初中畢業。她本來也想來湊湊熱鬧。但她讀書時的情況跟夏中傑差不多,在學校裏沒學到什麽東西,去參加高考大概率考不上。這會兒再挺著個快足月的大肚子,預產期就是這幾天,擔心在考場上發作自己身體出問題,也影響了陶立冬,她就歇了心思。

北城的高考生都被分在了不同的考場,方毅、盛景和陳小娟運氣好,考場就在六中。10號上午九點到十一點考政治,下午一點半到三點半考理化;11日上午考數學,下午語文;12號上午加式英語。

今年十二月的北城已經下了兩場雪了,天氣冷,路上打滑,離得遠的中午都不打算回家。

唯有六中離家裏近,盛河川和陳坤這才打算去接三位考生,中午回來能吃個飯暖暖身子。擔心路滑摔著,所以無論是去六中參考的三人,還是接人的兩位家長,都是走路來回。

還有一個多小時才考試結束,盛河川都做好了被凍上一個小時的準備。結果到了六中前不久,就見方毅和盛景一前一後地出來了。

兩人似乎也很意外,對視一眼,齊齊笑了起來。

盛河川問道:“你倆怎麽這麽早就出來了?”

“做完了。”盛景接過盛河川揣在懷裏的暖水袋,“我檢查了三遍,實在沒什麽事可做了,問過老師可以交卷,我就交卷了。”

“我跟盛景一樣。”方毅也接過了一個暖水袋。

陳坤羨慕地看著這兩人,對盛河川道:“這倆孩子您就別擔心了。他們的基礎這麽紮實,肯定沒問題。”

今年八月,高考的消息一宣布,大雜院就沸騰了。方毅讀書厲害是整個大雜院都知道的,陳家兄妹和何美華沒少往他那裏跑,向他借書,請教問題。然後就發現鄉下“初中畢業”的盛景竟然跟方毅一樣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