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鯉魚精

本來還渾渾噩噩,一生只知道吃和本能躲避天敵的錦鯉,忽然在湖裏停下遊動。

片刻之後,雙眼慢慢靈動了起來。

沒等它想明白自己為什麽忽然開了靈智,一道威嚴的聲音傳到它腦子裏,讓錦鯉明白只讓它知道的前因後果的同時,一道玄門正宗的修煉之法和一些記憶也傳到它腦子裏。

許久之後,錦鯉口吐人言道,“上仙還請放心,小魚定然好好輔佐天命之人。”

“你明白就好,待到功成之日,爾不說一舉飛升天界,也能功德無量化鯉為龍。”

“謝上仙,謝上仙。”

錦鯉滿心歡喜的在京都昆明湖裏不斷遊動,不僅攪的整個湖面開始起波瀾,甚至天色慢慢陰暗下來,看樣子就要下雨了。

趙功曹的靈識滿意的點點頭,看來自己選的這條錦鯉,資質還是不錯的。

雖然呼風喚雨之術,是因為有自己相助才形成。

但能如此之快就體會水族的神通,潛力還是不小的。

提醒錦鯉多行善舉、勿造殺孽,靈識就回歸了天庭。

沒一會,本來還陰沉沉的天空,很快又晴朗了起來。

錦鯉也因為失去借來的力量,顯得有些萎靡起來。

不過,沒片刻它又高興了起來,有了功法,總有一天能修煉到呼風喚雨的地步。

隨後,錦鯉就想著如何去找天命之人。

而趙功曹此舉,也讓石仲魁有了理由,解釋自己為什麽能回憶起前世記憶。

大周的通惠河延續前朝大陳,而大陳也延續元朝。

兩百多年使用和修繕下來,雖然略有改變,但總體上還是和正史中的明清時差不多。

錦鯉體型也就2、3斤大小,躲在河道裏輕而易舉,雖然路過各個水閘時,費了不少功夫。

但最終還是順利的路過西直門水關,積水潭碼頭、萬寧橋、北河沿、南河沿,最終到了通州的張家灣碼頭。

不過跑到這裏是,其實已經跑過頭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再回遊一段路,順著運河進入繕國公府和楊家一起開挖的溝渠,就容易多了。

等它到了試驗田附件的溝渠裏時,時間早已經是第二日的深夜了。

……

時間回到一天前的上午。

十畝地只是占據了半畝用來挖漁溝,更多的魚苗,此時已經躲進了已經插秧的稻田裏。

不過因為無根萍全撒在漁溝裏,沒多久不少魚苗結成群遊來遊去,在高永民等人的注視下啄食起來。

工部此行隨同而來的幾個農業、漁獵方面的老手,看了片刻就點頭起來。

一行人聽這幾人說魚苗已經適應了這裏的水質,今後只要食物和水都不缺,又不染病的話,四五個月後,長到3、5兩應該沒問題。

甚至一些吃的快的魚,長到7、8兩都沒問題。

而古代的8兩就是半斤,而大周一斤593克,其實和現代的六兩沒太大區別。

PS:為了好理解,今後全用現代的計量單位。

一兩萬尾放下去,即便只存活10%也有一兩千條,只算500斤半斤的小魚,也能賣10兩銀子。

仔細一算,發現養魚居然不比種田差多少。

在場人的心思不由活絡了起來。

高永民等人一高興,被於洪高和石光珠用天色已經臨近中午為理由一邀請,只謙虛了幾句,連同三十幾個鄉紳。

還有前段時間和繕國公家鬧矛盾的禮部七品給事中楊文欽,都一起去了農莊做客。

……

人太多,最後只能把桌椅凳子搬到院子裏,才讓三十幾個官員、鄉紳和他們帶來的子侄輩入座。

好在今天天高氣爽,雖然有太陽也不顯得熱,大家一起喝茶、閑聊,氣氛到也不錯。

石仲魁雖然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除非有人問,否則他就當個木頭一樣,站在於洪高身後。

而眾人大概還想著趁著時間才5月初,不算太晚,也想在自家用十畝、八畝的農田試驗一番。

反正農田大家不缺,即便已經種下了稻子,無非也只是浪費三五畝地,再花費些人力而已。

有了這想法,話題難免再次轉移到稻田養魚上。

石仲魁這次除了說如何挖魚溝,如何看護和管理外,重點講了風險。

甚至,直接告訴高永民,最好試驗個三、五年,等有了經驗再整理成冊刊行天下,才是穩妥的做法。

眾人見他條理清晰,更是毫不隱瞞,有問必答。

心裏感激的同時,幾十個鄉紳一開始也覺得就算是自己親自去做,肯定也能把這魚養好了。

但聽到風險之後,不由猶豫起來。

隨後對石仲魁說的先試驗三、五年的做法,極力贊揚起來。

說他這是老成持重,善待鄉民的做法。

至於是不是有人想著,自己趁機早點搞出來,到時糧價平穩、稻田魚也不多時,多賺點錢的心思,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