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點化

“哪裏,哪裏”,於洪高口中謙虛,臉上卻露出滿意笑容說道,“伯謙只是僥幸,而且他此時最重要的還是科舉。

既然伯謙自知能力不夠,大人不如派寫個吏員和工部的人手,專注侍候這十畝農田如何?”

高永民這次根本沒想過謙虛,或者是否搶了別人功勞的顧忌,不僅直接點頭,還一口答應派140個工部的屯田兵丁過來駐守。

石仲魁心裏雖然可惜和氣憤,但一開始他就明白自己不可能獨享功勞。

不說於洪高,就是順天府衙門,今後肯定也會摻和進來。

與其最後成為風暴中心,還不如一開始就保住首創者的名聲,把麻煩推出去。

而且現在看來,等高永民的奏疏一上,自己必然會入當今皇帝的眼裏。

古代讀書人從事農事不僅不會被人嘲笑,反而會獲得士林的認可。

耕讀傳家在古人眼裏,才是真正經的營生,而且官員家裏哪個不是地主?

糧食增產就等於幫他們賺更多的錢。

至於暗中嘲笑自己是泥腿子,石仲魁根本不在意。

等發現稻田魚吃起來時,有一股清香,肯定會和天朝某些年一樣,把稻田魚吹捧起來,而利益才是最好的推廣之法。

至於糧食增產導致谷賤傷農的問題,那和吃不飽一比,只能說弊小於利。

而且,只要朝廷不是像一條鞭法一樣,要農戶用銀子交稅,根本就不會出現谷賤傷農的事。

不過凡事有好也有壞,用銀子交稅至少就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巨大損耗。

真正出問題的,只能說是吏治。

……

該問的也問完了,剩下的當然是往農田中放魚苗了。

半個月前就準備好的魚苗,不僅就用通惠河的河水養,還用蕪萍和水草喂養。

一則魚苗經過半個月的室內養殖,已經長到1厘米大小,存活率大大增強。

二則避免水質不同出現魚苗大面積死亡,蕪萍也就是無根萍隨處可見。

繕國公府這處農莊面積五千畝,早在4月中旬種下的稻田裏,隨便撈一撈就能撈到大量蕪萍。

這玩意農村常用來喂雞鴨,現在無非是每天往試驗田裏倒一些而已,成本僅僅只是體力。

二十框木質大水盆,其中十框是花了1兩銀子,讓專門養觀賞魚的漁戶養出來的魚苗。

另外十框是石仲魁讓順兒養實驗出來的。

具體也不知道有多少,但大致估計應該有一兩萬尾。

石仲魁不知道最後能有多少活下來,而且即便只是一兩銀子的成本,其實已經讓一般農戶猶豫了。

好在平均到一畝也就百文,也就是十幾斤糧食的價值,對鄉紳來說不叫事。

等養的鄉紳多了,規模起來了,價格肯定還會再降。

但深思幾天,他還是覺得與其受制於人,還不如自己學會。

既然專門養觀賞魚的人家,早就知道如何人工為魚卵受孕。

石仲魁想問,可想了想後最後沒開口,這是人家吃飯的技術,即便用手段逼迫,也不一定會說。

坐在書房裏仔細想想,忽然想到自己看過的一段視頻。

人工給魚卵受孕說白了一文不值,只需要把雌魚肚子裏的魚卵取出來,放在幹凈無水的碗裏。

再抓一條雄魚,推拿、擠壓雄魚的肚子,會有一股奶白液體被擠出來。

用手攪拌片刻就行,這期間一定不能碰水,因為魚卵遇水會膨脹阻礙受孕概率。

再倒入幹凈的水缸裏,最後用羽毛輕輕鋪平魚卵,等上4到7天就會有魚苗。

這才有了順兒養出來的10框魚苗。

一兩萬尾魚苗倒下去的情形還是挺壯觀的,更別說於洪高還讓人獻三牲,拜炎帝,然後鞭炮一響,現場的氣氛頓時火熱了起來。

看著魚苗入漁溝後,來回遊動,吃著無根萍,眾人頓時覺得這事靠譜。

而石仲魁此刻則直接楞在了原地,靈魂中農場空間裏的金幣欄上,代表著功德的數字欄,正急速的跳動著。

20、40、60、直到110時才停了下來。

而且,要不是他強行壓下體內暴動的靈氣,當場就能突破到練氣三層,甚至四層。

天庭中,趙功曹等人再次被石仲魁肉身上,冒出的比前次大了十倍的功德給震驚到了。

“道祖在上,這姓石的到底是什麽來頭?”

同樣被驚到,並且滿心都是羨慕之情的陳典簿,小聲對趙功曹說道,“大人,要不找個願意下界的人,下去看看?”

趙功曹狠狠地瞪了陳典簿一眼,想下界,要不犯了錯而被貶。

要不就只能以發現異常上報。

自己等人不僅有仙籍,有仙官之位,即便功德難得,也沒人會傻乎乎的為此就下界。

而上報上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