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沈佳悅:富人靠科技!達到藝術範疇的菜品:龍井蝦仁!(第3/4頁)

油溫四成熱,將蝦仁倒進鍋裏,接著用勺背在鍋裏轉動,讓豬油旋轉起來,同時利用勺背的擠壓,把黏連在一起的蝦仁擠開。

十秒鐘後,蝦仁表面變得光滑,這是蛋清糊熟透的表現,鄔守業左手拿著一個大漏勺,右手拿著小漏勺,舀著鍋裏的蝦仁盛到大漏勺中。

見到有黏連的就用小漏勺的背部搓一下,再重新倒回到油鍋中,接著再盛一勺。

這麽反復幾次後,將大漏勺放在油鼓上,端著炒鍋,連油帶蝦仁一股腦全倒進漏勺中。

“林兄弟,看出什麽了嗎?”

鄔守業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

看出什麽?

林旭回想了一下剛剛鄔守業拿兩個漏勺舀起來重新搓的過程,試探著說道:

“剛剛你用兩個漏勺搓蝦仁,不單單是為了把蝦仁分開,而且還讓蝦仁的外表更圓潤,更光滑……是這樣嗎?”

“嘿,你這觀察力夠厲害啊,怪不得能成為高前輩的徒弟呢。”

鄔守業笑著說了一句,前幾天他做這道菜時,問過同樣學廚師的外甥,結果對方愣半天來了句:

“舅舅你對火候的把控有待提高啊!”

把老鄔氣得掄著手中的漏勺就往這小子腦袋上敲。

現在聽了林旭的話,他不僅想敲,甚至還想再踹大外甥兩腳。

鍋裏的油脂倒完,鄔守業把炒鍋重新放在灶上,一邊繼續燒一邊說道:

“剛剛的過油就是把蝦仁表面的蛋清糊炸透,時間不能太長,前後也就十五秒左右,等這一步做完,才是真正的炒。”

說是炒,但其實鍋裏就一點點剩下的豬油,也沒有蔥姜之類爆鍋的料頭。

鍋燒熱,把控了油的蝦仁倒進鍋裏,重新翻炒兩下,然後端起玻璃杯,將裏面的翠綠的茶葉和茶汁倒進去。

再加小半勺食鹽,開始翻炒,讓食鹽融化在茶汁中,湯汁包裹在蝦仁表面,多余的茶汁蒸發掉。

茶香味滲入到蝦仁中。

等到鍋裏沒了湯汁,直接出鍋裝盤。

經過這樣的烹制,蝦仁依然潔白如玉,但因為有茶水的緣故,潔白中多了一抹微不可察的淡綠,讓蝦仁更加清新。

而裏面夾雜著茶葉,依然翠綠,依然充滿活力。

這道菜一綠一白,不僅給人一種清新典雅的感覺,而且還充滿活力和朝氣,讓人一看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勃發,從而充滿鬥志。

這就是美食的偉大之處,也是很多名人都喜歡龍井蝦仁這道菜的原因。

“嘗嘗兄弟,看我這手藝能不能入得了你的法眼。”

鄔守業最得意的菜品就是龍井蝦仁,此時別說林旭了,哪怕在老謝面前做,他也不怵。

林旭拿著筷子嘗了一口蝦仁,入口帶著茶葉的淡淡香氣,吃到嘴裏先是茶水的滋味,接著是豬油的豐腴,最後則是蝦仁的清鮮。

一顆小小的蝦仁居然有著三種不同的口味,今天真讓林旭開了眼。

“超級好吃,真是太美味了!”

林旭感嘆一聲,又連著吃了兩口,越吃越覺得妙不可言。

從調味上來說其實挺簡單的,腌制的時候加了食鹽味精,烹制的時候又加了半小勺食鹽,除此之外,別的啥都沒了。

但就是這麽簡單的調料,讓菜品的味道更加清新自然。

最妙的是,明明沒有放糖,但蝦仁吃下去,嘴裏卻有種淡淡的回甘和茶香,這種清新的感覺,簡直絕妙。

如此完美的菜品,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好吃來形容了,而是達到了一種自然和食物相結合的藝術感。

過去誇手藝人,一般都用“技近乎藝”來形容。

今天林旭在這道龍井蝦仁上,感受到了這種近乎藝術的美感。

而且跟一般的藝術品不同的是,這道菜在視覺、味覺、觸覺等多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比單一的視覺藝術或聽覺藝術高明太多了。

老鄔得意的說道:

“過去我們不是有內部切磋嘛,你師兄連著蟬聯五屆冠軍,但在單項比賽中,他做的翡翠蝦仁可是敗給了我的龍井蝦仁,這戰績我能在其他人面前吹一輩子。”

雖然大家最終都被老謝打敗,但單項比賽時能贏過謝保民,這確實值得吹噓。

視頻到這裏就差不多該結束了,林旭又吃了幾口蝦仁,和鄔守業一起對著鏡頭說了結束語。

“兄弟,多謝你來捧場,這會兒時間還早,要不咱再做一道菜?”

鄔守業覺得跟林旭一起拍視頻很過癮,不搶戲,不爭鏡頭,而且還一直墊話,這種搭档真讓人挺舒服的。

林旭放下筷子笑著說道:

“行啊,我今天來就是想跟鄔總廚多長長見識的,咱浙菜那麽多名菜,但網上的評論好像很一般,杭州甚至還被評為了美食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