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墩墩視角視頻爆火!蟹黃豆腐的姊妹菜——蛋黃豆腐!(第3/4頁)

“我去,燒豬?銀杏園要做脆皮燒豬嗎?”

“對,也就那邊能做,店裏的烤爐不夠大,只能做烤乳豬,做不了燒豬。”

烤乳豬和燒豬看似是同一種食物,但不管賣相、口感還是吃法,都相差很多。

燒乳豬是光面的,油亮亮,烤好一般蘸著白糖吃,外皮很脆,肉很嫩,吃起來鮮嫩多汁。

而燒豬則是用一百斤左右的大豬,肥膘很厚,豬皮烤到金黃並布滿密集小泡,吃起來非常酥,油脂豐腴,吃的時候直接斬塊,不用配蘸料。

粵利粵對家鄉美食還是很懷念的。

他說道:

“雖然我們廣東的燒豬很有名,但平時並不舍得吃,一般都是祭祖時買一只,祭拜完祖宗再斬塊上桌吃,一年吃不了幾次。”

祭祖是嶺南地區很重要的祭祀活動,宗親觀念深厚,比較大的姓氏和家族,還有自己的宗廟,傳統觀念保留得比較完整。

等墩墩吃完飯,林旭將盤子收回去,看著粵利粵問道:

“今天準備吃什麽?”

“最近我挺想吃豆腐的,尤其是蟹黃豆腐,現在是不是吃不著了?”

蟹黃豆腐?

這個還真吃不著了,因為蟹黃不是店裏的主打菜品,大閘蟹上市那會兒也沒特意備貨,雖然店裏有一些,但早已經被大家拌面拌飯吃完了。

不過沒有蟹黃,好吃的豆腐還是不缺的。

林旭這會兒沒啥事兒,便笑著說道:

“等下我給你做一份吧,讓你嘗一道不遜於蟹黃豆腐的豆腐類菜品。”

粵利粵剛把拍到的視頻發到個人動態中,這會兒正跟粉絲們互動呢,一聽這話便說道:

“行啊,那我就等著吃了。”

回到樓上,林旭把墩墩吃飯的盤子洗刷幹凈,便走進廚房,開始做菜。

他拿來一塊口感更嫩一些的石膏豆腐,又拿來五六個鹹蛋黃和一小把香蔥。

這些配料加在一起,就能做出蟹黃豆腐的姊妹菜——蛋黃豆腐。

所謂的蛋黃豆腐,就是把鹹蛋黃炒到起沙出油的地步,然後和石膏豆腐一塊兒燴一下,這樣豆腐鹹鮮可口,滋味豐腴,非常適合配著米飯吃。

將鹹蛋黃放進蒸櫃裏蒸一下,去除腥味,順便將鹹蛋黃的鮮味激發出來。

接著將豆腐切成小塊,再用加了鹽的滾水焯燙幾分鐘,去掉石膏的苦味和大豆的腥味,這樣豆腐更嫩。

其實這道菜也可以用內酯豆腐來做,那樣的話豆腐就沒法用筷子夾著吃了,得用小勺子擓,這樣味道會更加鮮嫩。

不過今天店裏沒有內酯豆腐,加上粵利粵是拌米飯吃,所以還是軟嫩適宜的石膏豆腐更合適。

豆腐焯燙好撈出來,用冷水沖一下,放在大漏勺中控水。

冷水沖洗是為了降低豆腐的溫度,防止溫度過高而成為糊糊。

鹹蛋黃蒸好,從蒸櫃裏端出來。

蒸蛋黃的碗中居然還有黃色的蛋黃油,林旭拿著小勺子,直接將蛋黃和蛋黃油一起碾壓成泥。

做完這些,開始烹制。

鍋燒熱,先滑鍋,再放入一些花生油,油再次燒熱,將鹹蛋黃倒進去,用小火慢慢翻炒,炒到鍋裏起沫。

這些炒出來的泡沫,就是鹹蛋黃起沙的標志。

要是做蛋黃焗南瓜之類的菜品,這會兒把炸好的食材倒進鍋裏翻炒就行了。

不過今天要做的蛋黃豆腐,跟蛋黃焗的技法不太一樣。

林旭舀了一碗豬骨高湯順著鍋邊倒進鍋裏,將火調大開始熬煮。

很快,鍋裏的高湯燒開,原本被炒出沫沫的蛋黃,此時變成了細小的金黃色沙粒,在鍋裏上下起伏。

這就是蛋黃沙,蛋黃類菜品吃起來沙沙的口感,就是源自這些蛋黃沙。

林旭將焯燙過的豆腐倒進鍋裏,等再次燒開,撒半小勺提鮮用的食鹽,端著炒鍋晃動幾下,讓鍋裏的豆腐和高湯慢慢轉動。

做豆腐類菜品不能翻炒攪動,只能通過晃動炒鍋的方式進行翻炒,這既能讓豆腐更入味,同時也能防止豆腐粘鍋。

晃動幾下後,蓋上鍋蓋燜兩三分鐘。

趁著這個功夫,把小蔥切一下。

等再次打開鍋蓋,裏面的高湯已經減少很多,晃動炒鍋,讓鍋裏的豆腐來回轉動,增加湯汁的蒸發。

等湯汁收得粘稠,林旭舀了一些金黃色的雞油淋到鍋裏,再次晃動炒鍋,讓油脂散開,便端著炒鍋,將鍋裏黃澄澄的豆腐倒進深一些的盤子裏。

最後撒上香蔥末,讓傳菜員給粵利粵端過去。

忙完這些,晚高峰也已經到來。

林旭換掉身上的廚師服,準備跟沈佳悅帶墩墩回去。

爸媽好不容易來京城一次,得多陪陪他們。

“旭寶,你給粵利粵做的什麽豆腐啊?聞著好鮮,要不是今天吃太飽,我都想嘗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