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帶墩墩騎行也有獎勵?震驚lucy一整年的極品美食!(第3/4頁)

“……”

林旭說道:

“我先跟米嵐姐打個電話,問問她有什麽食材,順便讓她把雞腌上,等咱到了就動手開始烤。”

電話打過去的時候,米嵐正在用手機上的翻譯軟件跟lucy聊天。

聽說要做叫花雞,她就立馬讓廚房的師傅開始準備。

“今天人多,多腌幾只雞,省得不夠吃,另外讓園區裏的阿姨挖點野菜,讓尚叔撈點魚蝦,多做幾道菜。”

小河邊。

林旭掛斷電話,見這群人還在嘁嘁喳喳的說著叫花雞,忍不住提醒道:

“還有一多半路呢,再這麽討論下去,天黑也吃不上叫花雞……還有啊,十五分鐘前,lucy阿姨就已經到銀杏園了。”

他這麽一說,大家立馬起身。

不歇了,趕緊上路,到了銀杏園圍著做叫花雞的炭爐再休息也不遲。

據說這道菜的做法很簡單,正好可以學一下,以後想體驗野炊,就可以帶著食材到野外感受親手做叫花雞的快樂了。

大家騎上車開始趕路,就連沈國富也把剩下半盒豬蹄視若珍寶的裝進背包中,調整一下車座,跨上去向前猛蹬。

有叫花雞誘惑著,大家也不嫌累了,全都騎著車向前猛沖。

終於,上午十點出頭,騎手們一窩蜂來到了銀杏園。

墩墩原本已經躺在車筐裏睡著了,感覺車子停下來,倏然睜開眼睛,對這裏有些陌生,因為完全裝修好之後,它還沒來過呢。

來到裏面,每個人臉上都汗涔涔的,摘掉騎行帽,頭發也有些濕。

把自行車放在園區中間的小廣場上,林旭喝了點水,隨即來到廚房,檢查叫花雞的腌制情況。

廚房裏的師傅曾經在林記學習過,認識林旭。

他說道:

“腌了八只雞,都是個頭比較勻實的三黃雞,翅膀和腿根也已經折斷,我還用熱水泡了不少幹荷葉,這會兒正準備挖點黃土和泥呢。”

林旭打開冰箱,見到了裏面腌著的三黃雞。

做叫花雞,三黃雞比較合適,因為肉比較松散,容易熟透,要是用散養雞或者走地雞,要多一倍的烤制時間。

這些雞整齊的碼放在一個大盆中,裏面有大蔥、洋蔥、香菜、芹菜等蔬菜,還有八角、香葉桂皮以及生抽之類的調味品。

這麽腌出來的雞肉,自然好吃。

不過叫花雞光腌還不行,想要好吃,其它配料也必不可少。

比如豬網油,做叫花雞的時候包在雞身上,然後再裹上荷葉,做出來的雞味道非常香,口感也更加出眾。

豬油能彌補雞肉香味不足的缺點,吃起來更好。

除了豬網油,接下來就是荷葉了。

在中式烹飪裏,雞和荷葉算是一對兒老搭档了,不管是鹵的荷葉雞、蒸的荷香雞、還是粉蒸雞、糯米雞,都離不開荷葉的加持。

荷葉把雞包裹起來進行烹制,能讓雞肉和熱氣之間多一道緩沖層,這樣不僅讓雞肉吃起來更嫩,而且還會有荷葉的清香。

這樣的香味,讓不少人都著迷。

而且荷葉入藥,有清熱去火的功效,跟雞肉搭配在一起,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做叫花雞,自然也離不開荷葉的加持。

用荷葉將雞一層層包裹起來,再裹上黃泥放進炭中進行烘烤,這樣做出來的雞荷香十足,口感清鮮美味。

很多美食教程直接把荷葉換成錫紙,或者把錫紙包在雞身上,荷葉包在外面。

這是不對的,因為荷葉的香味完全浸入不了雞肉中。

正常情況下,是不用裹錫紙的,就算裹也是包在荷葉外面。

除了荷葉之外,另一個重要配料,就是黃泥了。

做叫花雞,不是隨便和點泥巴就行了,得用那種非常黏的黃泥或者膠泥,不過最好的材料,是酒壇泥。

所謂的酒壇泥,就是釀酒時,封在酒壇口部的泥。

等酒釀好,開壇時把泥扒拉下來,這些幹了的泥塊就是做高档叫花雞必不可少的酒壇泥了。

酒壇泥質地細膩,黏性大,而且在釀酒時吸收了酒的香味。

打濕重新和成泥,往雞身上一包裹,烤出來的雞有淡淡的酒香,讓人越吃越想吃。

不過現在,釀酒的少了,酒壇泥也不知所蹤,懂行的人都會在和泥的時候加點黃酒或者酒糟進去,增加酒香。

但不能加太多,否則雞肉吃起來會有股淡淡的酸味。

林旭洗洗手,檢查了一下盆裏腌的雞,覺得應該再腌一會兒,他打算跟這裏的廚師一塊兒去挖土。

在池塘邊,兩人見到了正忙著喂魚的尚叔。

今年池塘裏又放了幾千斤魚,大的小的都有,魚一多,就得喂,不過喂的不是飼料,而是買的麩皮,配上玉米碎和小麥碎攪拌均勻,灑在水中,魚吃得特別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