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耿立山:我對雞尖湯挺好奇的!林旭:那我安排一下?(第3/4頁)

這些菜品有太極雞粥、三套鴨、紅酥雞、芙蓉海底松、扒燒整豬頭、清湯銀肺、鹽水鴨、火焰醉鵝、鹽煎羊肉、白水羊頭、幹炸丸子、一品豆腐等菜品。

理論上,這些菜都會在店裏上。

但絕大部分,是需要提前花大價錢預定才行。

另外,一些人需要進行高端的商務宴請,店裏也提供高端的菜式。

這裏面大部分菜品都不是針對普通顧客上新的,主要是給那些喜歡附庸風雅的有錢人找個花錢的門路。

之所以宴請清華北大的教授們,也是這個意思。

他們接觸的這方面人士比較多,萬一能拉來幾個不在乎錢多少只求美味佳肴的有錢人,這不就妥妥的凈賺嘛。

“聽了林老板的講解,才知道這三套鴨居然暗含《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念,美味佳肴配上文化指導,真不愧是文人菜。”

餐桌前,平時話不算多的許教授,此時滿臉激動。

既因為嘗到了傳說已久的三套鴨,同時因為吃到了一道由文人指導創作的菜品而高興。

不愧是三套鴨,湯汁清冽卻不失雋永,調料簡單卻又不失鮮美,真不愧是淮揚菜中的代表菜,這味道和口感,真讓人回味無窮。

崔清遠擦擦嘴角的湯汁,笑著說道:

“以前在滬上和揚州本地,都嘗過三套鴨,但能做出人文風味,同時又能完全將君子和而不同展現出來的,只有林老板一人,為這道菜,當浮一大白!”

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成,大家紛紛舉起酒杯,為吃到這麽鮮美的菜品感到高興。

除了三套鴨之外,別的菜品也讓大家吃得既舒服又滿足,而且不少菜品只是書上見過,聽文人前輩在書裏或者筆記中懷念過。

但現實中,能吃到的卻不多。

別的不說,就梁實秋筆下的幹炸丸子,京城就沒幾家能做到他描寫的美味程度。

但林旭做了出來,剛剛蘸著椒鹽吃的時候,腦子裏不自覺就閃現出了《雅舍談吃》中的句子。

早些年讀來忍不住咽口水的話,如今卻成了現實。

讓大家在心理層面,跟民國時期的文化人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呼應。

這是美食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

沒多久,清湯銀肺端了上來。

對於銀肺這種菜品,剛見到時大家都覺得只是一道簡單的豬肺而已。

但等品嘗到那種入口即化的口感,聽到林旭講解的做法,眾人才發現,真低估了這道菜的魅力,也低估了淮揚菜的師傅們。

能把豬肺這種上不得台面的食材做到這個地步,真沒多少人能實現。

喝著這美味的湯羹,許教授的夫人薛阿姨笑著說道:

“古人好像對湯研究特別深,剛剛吃的海底松,還有銀肺,一般人真琢磨不出這種做法,太費神了。”

任崇墨笑了笑:

“古代人時間多,資訊少,尤其是揚州那些鹽商,把心思都用在了造園子和飲食上面,以此來打通文士圈子,手底下的廚師們,自然也就挖空心思討好主家。”

說完他看著耿立山問道:

“立山先生應該對這種美食研究很深吧?”

“研究過,之前看《金瓶梅》和《紅樓夢》,也特意鉆研過上面記錄的一些美食,比如宋玉蓮的冰糖燉豬頭,我就懷疑是不是扒燒整豬頭的前身。”

《金瓶梅》中的冰糖燉豬頭出場多次,作者每次還著重寫了只需一根柴,便將豬頭燒軟爛。

無數人都想知道,究竟怎麽靠一根柴來燉煮。

等吃了林旭做的扒燒整豬頭,耿立山才覺得,應該就是林旭這種先脫骨再燉煮的方式,之所以強調一根柴,估計是因為要全程小火。

而且《金瓶梅》的作者身為文人,應該不太懂下廚,所以就這麽寫了。

田清瀾喝了口銀肺湯:

“《金瓶梅》中確實有不少美食,各種大小宴席也描寫得事無巨細,讓後人研究明朝市井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不知道立山先生對裏面哪道菜印象深刻?”

耿立山笑了笑:

“以前我感興趣的是銀絲鲊湯,很好奇為什麽孫雪娥因為這道菜被挨打,讓我對孫雪娥這個人物充滿了同情……等嘗到林小友做的銀絲鲊湯,我又看了一遍《金瓶梅》,找到了另一道感興趣的菜,也是讓我扼腕長嘆很久美食。”

周大爺雖然是管理層,但平時對古代通俗文化研究頗深。

一聽這話就問道:

“讓孫雪娥丟了性命的雞尖湯?”

耿立山點了點頭:

“想想古代那個社會,孫雪娥空有一身頂尖廚藝,卻不得施展,因為銀絲鲊湯而挨打,還因為雞尖湯而送命……真是個悲慘的女人,每次讀到這裏,都感覺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我面前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