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古法地瓜幹做法!林旭:萬事不決喊老媽果然是對的!(第2/4頁)

哪怕自己在烹飪方面已經快爬到金字塔頂端,還成了兩個國字頭飯店的餐飲監理,但依然比不過老媽。

陳美娟說道:

“剛刨出來的紅薯澱粉含量高,不好吃,不過可以做粉條和釀酒,一般情況下,粉條都是深秋制作,你姥爺過去最愛喝的地瓜燒,也差不多是那會兒做。過了冬至,紅薯中的澱粉逐漸轉化為糖分,吃起來更脆更甜,各家就開始做小孩子喜歡的地瓜幹。”

原來是這樣。

林旭這下懂了。

不過蒸熟後的操作呢?

他好奇的問道:

“接下來該怎麽擺弄?”

“蒸好去皮,切成條或者片,放在竹簾拿外面曬就行,這會兒沒蒼蠅,沒飛蟲,曬出來的紅薯幹比蜜都甜。”

陳美娟接著說道:

“做完紅薯幹,剩下一些紅薯就不怎麽吃了,而是留著過年用,炸紅薯丸子,做拔絲地瓜、反正就是各種過年的菜。最後剩下的紅薯埋到地裏,開春發芽後長出紅薯秧,就掐斷埋在土裏栽種,到了秋天,就能收獲很多紅薯。”

果然還得是老祖宗啊。

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吃法,把紅薯的一生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現代社會雖然科技發展,物質豐富,但論生存能力,明顯不如過去的人,甚至好多人連二十四節氣都整不明白。

很快,雞蛋煮好。

林旭撈出來放進冷水中,浸泡一會兒,等不燙手了拿出來,一個個揭掉外殼。

這會兒給墩墩隔水燉的鵝血已經晾好,沈佳悅正在外面喂小家夥,小蕾她們圍在周圍,愣是把墩墩看得不好意思了。

林旭將剩下的鵝血倒進盆裏,加入一點食鹽,攪拌後過濾一下,防止有鵝毛摻進去,順便氣泡過濾出來,讓血塊的質地更細嫩。

做完這些,將小盆放進鍋裏,隔水燉煮。

等會兒把鵝血燉煮成型,再分成大塊放進鹵湯裏進行鹵制。

這樣做出來的的鵝血據說口感一流,鹵香味濃郁,林旭還沒吃過呢,今天正好嘗嘗味道,要是好吃,回頭可以繼續做。

鍋裏的肥鵝鹵了大約十五分鐘後,林旭掀開鍋蓋,提著進行翻面。

然後繼續小火鹵制。

這時候蒸櫃裏的紅薯也已經蒸得差不多了,陳美娟打開櫃門,抽出一個烤盤,用筷子對著比較大的紅薯刺進去。

能紮透,就說明已經蒸好。

她將所有蒸盤全都端出來,對林旭說道:

“做地瓜幹,紅薯不能蒸太過,基本上剛蒸透就得出鍋,要是蒸得太過,就沒法成型了,只能做稀飯。”

將紅薯直接端到外面,等晾涼後再揭皮進行下一步的制作。

這樣既能防止手被燙傷,而且降溫後,紅薯的水分會進一步收縮,即使原本蒸得有些過火,也不會又軟又爛糊。

紅薯擺到外面,陳美娟覺得這些不太夠,家裏的孩子都是正能吃時候,這點兒紅薯幹估計不夠他們一天造呢。

便又挑選一些,將整個蒸櫃塞得滿滿登登,準備再蒸一鍋。

至於剩下的,也別熬紅薯糖了,直接做成拔絲紅薯或者炸成紅薯丸子,讓家裏人再吃一次算了。

她在廚房跟林旭說這些的時候,陳少康湊到蒸盤旁,從裏面挑了個小一點的紅薯,一邊揭皮一邊說道:

“三姑蒸的紅薯也不知道熟沒熟,我先嘗嘗。”

他這一帶頭,小勛也湊了過來:

“據說現在的紅薯有好多壞的,我幫舅媽挑一挑。”

正在享受最後一天假期,明天就要去學校開始上課的林斌也拿起了一個:

“我嬸兒過去可是全家的廚藝擔當,我嘗嘗這紅薯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一旁的沈佳悅聽得想笑。

單聽這幾個人的話,還以為是好幾個人蒸的紅薯呢,但實際上,不管陳少康口中的三姑,還是小旭口中的舅媽,亦或者是林斌喊的嬸兒,都是陳美娟一個人。

不同的親戚有不同的稱呼,不熟悉這方面的能被他們的話繞暈。

“哇,這紅薯好甜,小蕾姐,嫂子,茉莉,你們趕緊來嘗嘗。”

“就是,巨甜,跟吃糖一樣。”

“怪不得好多人家都故意把紅薯放到過年才吃呢,又香又甜,味道可真好。”

沈佳悅原本等著吃鹵鵝呢,但經不住誘惑,起身湊過去,拿起一個,揭掉紅色的外皮,送進嘴裏一嘗,確實好甜。

紅薯略微有些面,水分很少,剛吃到嘴裏,那種甜香的味道就充滿整個口腔,咀嚼一口,又面又甜的紅薯堪比小時候吃的烤白薯。

好吃!

不愧是婆婆蒸的紅薯,味道可真棒!

她拿著紅薯湊到墩墩面前,笑嘻嘻的說道:

“奶奶蒸的紅薯,你要不要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