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生活不易,喵喵嘆氣!墩墩:終究還得靠我掙錢養家呀!(第4/4頁)

香河肉餅講究餅鐺有多大,餅就做多大。

店裏的餅鐺不是早餐攤那種直徑一米的超級巨物,所以餡也沒必要準備那麽多。

將餡揉成團放在一邊備用,在案板上撒上面粉,從面盆裏揪一團已經完全松弛的面團放在案板上。

左手提著面團的一角折到中間,右手手掌的部位摁下去。

接著左手換個位置繼續提著面往中間折,右手繼續按壓,用這種辦法把面團壓成一個圓形的厚餅。

之所以壓,是為了讓面起筋。

面團壓好,把搓成圓球的肉餡拿過來,放在餅上面,體積相差懸殊,看起來像是把月球拍扁,又將地球放了上去。

林旭雙手把面餅托起來,推著兩側的面開始轉圈,讓面逐漸延伸,慢慢將肉餡包裹起來。

等肉餡快包裹住的時候,放在案板上,隨即將口收死,順便揪掉多余的面團。

接下來就到了做香河肉餅最難的步驟,在不破皮的情況下,把這個巨大的肉包子擀薄擀勻。

這就需要一定的手法了。

林旭沒有直接用擀面杖,而是用手在這個包子上拍打幾下,讓包子變成厚餅。

接著用擀面杖排著壓一圈,不擀,這樣能把裏面的肉餡捋順,可以有效防止有大團的肉聚在一起。

最後再稍稍擀一下,將面餅連帶著肉餡一塊兒擀開,擀成厚度約為一厘米的餅坯。

擀好後,用擀面杖托著放進餅鐺中。

此時的肉餅,面皮厚度不超過零點五毫米,抹上油後能看清裏面的肉餡。

講究的香河肉餅是紙皮厚餡味道香,這樣吃著才解饞。

當年香河肉餅能夠迅速傳播開,就是因為這皮薄餡大的的特點,讓不少人吃了都大呼過癮,連大清第一吃播乾隆都特意做打油詩贊嘆:

香河有奇餅,老嫗技藝新。

此店一餐畢,忘卻天下珍。

鍋裏的肉餅煎到表面焦黃時,用特制的竹鏟翻面,兩面全都煎好後,盛出來,放在切熟食的案板上。

用刀將肉餅切成牙,擺進盤子。

接著端到外面,開始吃晚飯。

沈國富這會兒正跟過來蹭飯的譚亞軍聊天呢,一看這肉餅,眼睛都直了,上去就拿著一塊吃了起來。

老譚打趣道:

“韓主任不是不讓你吃肉嗎?”

沈國富吃得滿嘴流油:

“這哪是肉啊,這是孩子的一片孝心,得多吃,不然孩子們……得多傷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