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任傑:我經歷過生死!陳燕:巧了,我經歷過社死!(第3/4頁)

任傑:“……”

為什麽我記憶中的恬靜乖巧說話小心翼翼的小幫廚,成了一個開跑車的瘋婆子?

這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樓上,客人走得差不多了,只剩師兄那一桌和孫明浩那一桌在喝酒閑聊。

林旭沖舒雲說道:

“下午開始上香烤魚鲊,記得宣傳出去,讓顧客們都過來嘗鮮。”

“好的老板。”

“對了,通知靜姐和王自強,三點來店裏開個會,讓他們帶幾個店裏的一線員工,共同討論一下自強生煎上熱飲的事情。”

“好!”

吩咐完這些,林旭從宴會廳走到包房區。

推開小包房的門,原以為裏面的氣氛會有些尷尬呢,沒想到大家談興正濃,這會兒姑父陳躍進甚至和任崇墨坐在一塊,一副失散多年兄弟的模樣。

哇日,這麽投緣嗎?

“崇墨先生這個名字一聽就不簡單,崇尚文墨,看到這個名字,一個書生的形象就在腦子裏形成了,不像我的名字,一聽就是個大老粗。”

“哪裏哪裏,陳老板的名字帶著強烈的時代印記,一聽就知道是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帶著時代的厚重,比我單純的崇墨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原來擱這兒商業互吹呢。

林旭也沒打擾兩人,沖耿立山和姥爺韓濟同打了個招呼,隨即看著大姑沈國芳問道:

“大姑,還有什麽需要的沒?茶水、酒菜該點就點,不用客氣的。”

“夠了夠了,吃不完,這又不是外人,你該忙就去忙你的,不用管我們,以後就是一家人了,你說是不是田教授?”

“對對對,一家人了。”

林旭沒有再打擾,回到廚房他見有剩下的銀絲鲊湯,便端著喝了幾口。

別說,這鮮美的魚湯喝下去,確實挺解酒的。

怪不得《金瓶梅》中,西門慶一大早就要喝呢,這應該是為了解宿醉吧。

“林旭,這些青魚的魚身怎麽處理?做魚片有點浪費啊。”

店裏做水煮魚用的是兩三斤重的草魚,肉質細嫩,這種大青魚的魚段做水煮魚的話,實在過於浪費。

青魚的價格比草魚可貴多了啊。

林旭說道:

“幹脆炸一下做成五香熏魚吧,下午吃一些,再給顧客們送一些。”

“店裏不上嗎?”

“上,但青魚的成本太高,回頭還是用大草魚,做五香熏魚,草魚和青魚區別不是很大,而且成本能降低一大截。”

現在青魚的價格實在太高,尤其是那種大青魚,售價都在十幾塊以上。

這樣的成本,會大大壓縮菜品的利潤。

相對來說,草魚的價格就相對友好一些了。

五香熏魚是長江流域的一種菜品。

最早的熏魚在清朝時期,那會兒油脂貴,舍不得用油炸魚,所以就先把魚蒸熟,再曬一下,最後用糖進行熏制,讓魚表面染上一層焦糖色。

熏好的魚口感酥脆,顏色紅潤,在熬好的料汁中浸幾分鐘,味道格外好。

但這種做法在民國後期就已經被淘汰了。

現在的做法相對簡化了很多,直接下油鍋炸制,炸出來的魚片口感酥脆,味道幹香,浸泡到料汁中,味道和口感都會更好。

不過盡管工藝改良了,但熏魚這個名字卻被沿襲了下來,高档飯店一般還會用熏魚這個名稱。

但民間的街頭巷尾,覺得這種魚,其實就是在油鍋裏爆一下而已,所以也稱之為爆魚。

發展到現在,這道美食就有了兩個名字。

在滬上,稍微上點档次的飯店裏還會叫熏魚。

但你若在菜市場購買,人家就稱為爆魚。

除了滬上,周圍的蘇州等地,叫爆魚更多,比如蘇式面中有名的爆魚面。

熏魚是一道不需要刀工的菜品,直接將魚身切成一點五厘米左右的大厚片,不用去骨,也不用另外打花刀。

不過今天店裏用的青魚個頭實在太大,這麽切的話,一片魚大半盤了,所以林旭把魚身沿著脊骨直接片開,然後對半切成厚片。

至於魚頭,二十個大青魚的魚頭放在一起分量也很足,林旭想了想,打算一只魚頭配一塊豆腐做成魚頭燉豆腐。

二十份魚頭燉豆腐可是能賣上千塊呢,不能浪費。

就這樣,舒雲宣傳香烤魚鲊時,也順道加了一道限量供應的魚頭燉豆腐,一共二十份,先到先得。

這種臨時上新的菜往往會吸引來一些比較講究的老饕。

比如上次的魚雜等菜品,就讓幾位對吃有研究的顧客贊不絕口,所以這次一看群裏宣傳了青魚頭燉豆腐,林記美食的會員群裏便活躍起來。

大家搶著預定,生怕錯過了這道美味。

“師弟你在忙活啥呢?”

正忙著,謝保民和戴建利在樓上宴會廳吃完午飯,重新回到了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