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如何定奪?(第2/4頁)

那時候他家是真的窮,想吃頓飽飯都得精打細算,娘親生了自己,熬的粥才能吃底部的米,而從事重體力活兒的父親和爺爺只能喝米湯潤喉嚨。

一晃這麽多年,當初的窮苦早已經不復存在,如今什麽都不缺了呢。

回憶起小時候的情況,雲景再看手邊簡陋的食物,許是有感而發,一口氣寫完了接下來的幾句詩句。

‘繁星為燈月作餅’

‘無角而耕恨無力’

‘一粥一飯宴太平’

一口氣寫完一首四句七言詩,雲景看著紙上的一個個字怔怔出神,這四句詩詞可謂他小時候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每一句都承載著他曾經最真實的經歷。

風中徒壁紛飛絮,繁星為燈月作餅,無角而耕恨無力,一粥一飯宴太平。

曾經的雲景家,家徒四壁,風一吹,屋頂草屑紛飛,晚上舍不得點燈,就著星光明月照明,當時的日子太苦了,看天上的月亮都像香噴噴的烙餅,家裏沒有耕牛,只能是人力去耕地,父親和爺爺恨自己力氣不足無法耕太多的天地,雲景在田坎邊看著,也恨自己沒有力氣幫忙,可再艱難的日子都熬過來,回想當初,僅僅一粥一飯的溫飽,放眼天下,若能人人三餐有續,那便是天下太平啊。

看著自己寫的這首詩,雲景不知道它好不好,也不去糾結押韻不押韻,更不在意他工整不工整,但絕對是發自肺腑的。

沉吟片刻,他在最上方寫下詩名:《憶幼時家貧小感》——守心

落筆後,雲景也不去糾結科舉不科舉了,總歸讀書多年,一首有感而發的小詩,一篇文章,是對自己這麽多年學習的交代,最終取得什麽成績他也不在意那麽多了,縱使落榜,他大概率也不會再參加第二次科舉了。

“多年手不釋卷筆不離手,終是最後一筆落下,心頭卻有些空落落的”,雲景心頭不禁感慨。

旋即他考慮到這畢竟是科舉,眼前的這首小詩是自己之前有感而發寫的,一筆一劃字裏行間都帶著神話境的精神意志,可不是什麽人都能看的,神話境以下,僅僅只是上面蘊含的精神意志波動都承受不了,甚至這看似輕飄飄的紙張都別下拿起。

於是雲景將詩詞上的精神意志抹去,它就僅僅只是一首普通墨汁書寫的小詩罷了,除了字跡工整優美外,內容嘛,怕是泯然於在吧。

額,說不定因為自己這個名人效應,這首詩還會廣為流傳呢,搞不好還會生出無數人的各種高大上解讀,嘖,這種事情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名人’嘛,自帶光環,誰知道雲景寫這首詩的時候帶著什麽樣的思想感情呢……

將答卷放好,雲景不再糾結科舉了,而是仔仔細細的將剩下的已經涼了的食物吃完,最後端坐著,等科舉結束。

距離科舉結束越近,考場中的氣氛無形中就緊張了起來,其他人心情如何不知道,但雲景卻是不為所動,多年的努力,這次科舉他已經用心了,結果如何都將沒有遺憾。

當當當~!

夕陽西斜的時候,隨著鐘聲響起,代表本次科舉正式結束了,有考官立即宣布眾考生停筆,待收卷後方可離場,與此同時,那些考場中的兵丁神情也冷冽了起來,誰敢有異動都將受到嚴酷對待,他們是兵,聽命行事,可不會管你這些考生將來是不是官老爺。

三天考試時間已經不少了,可依舊有很多考生沒有能交出完整答卷,心情如何卻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只得忍著。

一輛輛牛車穿梭在考場,由目不識丁的人將考卷名稱糊去蓋住,然後才將考卷收好,就連考房內的稿件也收走了。

待到所有考卷收走護送離去,考官這才宣布考生離場,太子夏濤和在最後祝賀諸位考生旗開得勝青雲直上。

當考生離場宣布後,考場一下子就喧鬧了起來,有人嚎啕大哭,有人頓足捶胸,有人搖頭嘆息,也有人春風滿面,各種表現不一而足……

將這次科舉朝廷安排的文房四寶收好,雲景決定帶走留個紀念,六歲開始讀書認字,十多年了,幾千個日日夜夜,終究還是走過了‘學生’這段時光。

雲景是不打算當官的,哪怕無法考上進士,以他舉人功名也是有資格當官的,可作個閑雲野鶴不好嗎,當然,若是發生危機萬民乃至國家的事情他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單從讀書這方面來說,如今科舉結束,突然發現接下來有些迷茫呢”,離開考場的途中雲景心頭暗道。

所謂密碼也就只是學生生涯罷了,拋開這點,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作呢。

很多結束考試的考生都在討論考試的事情,雲景沒參與,他就像一個過客,也沒有人去打擾他,但他卻聽很多人在說不知道‘那位’考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