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私兵(第2/3頁)

“但你們不是分析了一堆,說他沒有糧草、說他四面受敵,肯定會退回去,所以才派郝經去和談。”

“分析這些的意思是,如果是讓我們來做決定,必定退兵。”

兀古帶道:“那當然退兵啊!他的後方都被打爛了,他當然要退兵!”

這是他非常確定之事。

他試想自己站在李瑕的那個角度,聽了那麽多消息,怎麽可能不著急?怎麽可能不擔心?那肯定得退回去的。

“不錯,再加上陛下的條件,給了他一個台階下。”張弘範道:“就算不退,他也要抽調一支重兵回援……到時,便是我們的機會。故而,我勸大王不必著急,越拖對我們越有利。”

兀古帶問出了他最在意的一個問題,道:“唐軍不會偷襲我們吧?”

“眼下還是不能松懈。”張弘範道:“大王還是駐兵保州城為妥。”

“可我是騎兵。”

“說了這麽久,我就是想告訴大王,這一仗打法不一樣了。”

“那好吧。”兀古帶終究還是同意了,有些不滿地道:“我算是看出來了,你今天來,是來指揮我的……”

……

兀古帶的祖父闊列堅曾得到了成吉思汗賜予的六千戶,這次是征集了一萬人來增援,其中有兩千人則是他的怯薛。他打算將這些騎兵都帶進保州城。

至於鄭雲表、邸浹,則分別領兵駐紮在順平、唐縣,作為犄角之勢。

而如今保州城裏已經有了兩千俘虜,還有張弘慶從河套帶回來的兵馬萬余人,這些多是賀蘭山之敗後收攏的漢軍潰兵。

另外,張家在保州一直是有自己的私兵的。

這些私兵名義上說是一萬人,但兀古帶知道其遠遠不止。

更多的張家私兵平時可能脫下盔甲在田間耕作,而一旦有足夠威望之人號召,便能迅速披甲上陣。

忽必烈顯然早已有心要削張家的兵權,先是讓張柔去職,將張家的兵權交給張弘略,等李璮之亂後,又轉而讓張弘範接手。

這些年,保州這些漢軍名義上是歸張弘範統領的,但張弘範人卻一直不在,時而在大名府訓練李璮的兵馬,時而隨駕在忽必烈身邊。

如果賀蘭山一戰時,張弘範統率的是張家老兵,那一戰也許會是另一種結果。

也許吧,總之忽必烈對世侯的猜忌有,但遠遠沒到像宋廷那麽嚴重的地步,隨著李瑕北伐,忠心得到驗證又有足夠能力的張弘範已重新得到了更多的兵權。

他唯獨不能實質指揮兀古帶的一萬蒙古騎兵,但包括鄭雲表、邸浹在內,順天路所有的漢軍都歸他指揮。

而在設計殺了張弘道,讓元軍取得一場小勝之後,他才正式露面,開始著手布置防禦。

暫時還算順利,他至少把兀古帶勸回了城內,免了被偷襲的風險。

張家的許多舊部對這一點卻非常不滿。

這些將領們站在城頭上看著入城的騎兵,一個個都抱著雙臂,臉色難看。

“九郎何必把這些蒙古人請進來?”

張弘範作爽朗之態,道:“目光要長遠,如今陛下任我為蒙古漢軍都元帥,已非一府一路之主官,須作全盤考慮。”

“九郎是將他們都當作自己的兵馬?指揮得動嗎?”

說話的是順天路左副元帥賈文備,說話時用下巴指了指城下的蒙古騎兵。

張弘範拍了拍他的肩,誠懇道:“大哥信我,我會約束這些兵馬,不會給保州城帶來麻煩。”

賈文備之父賈輔一直以來都是張柔的副職,兩家也是姻親,這種親近從他們的字就可以看出,張弘範字仲疇,張弘略字仲傑,賈文備字仲武。

因此張弘範對賈文備頗為敬重,以兄禮事之。

“希望如此吧。”賈文備也是深受忽必烈的大恩,提醒了張弘範一句之後也不再多說。

兵馬入城,忙忙碌碌,終於到了傍晚。

城門關上,張弘範獨自站在那,無聲地嘆了一口氣。

“九哥。”忙了一天的張弘慶過來,道:“安排好了。”

“大元各路兵馬太亂了。”

“當然亂了,又是蒙古人,又是漢人,還有色目人。世襲萬戶一大堆,互不統屬。”

“所以,沒有宗王坐鎮的話鎮不住。”張弘範道:“我有我的無奈。”

張弘慶壓低了些聲音,用蒙語道:“我聽說賈文備找你麻煩了。”

“沒有,多問了幾句而已。”張弘範皺了皺眉,道:“但有另一樁事。”

“什麽?”

“我沒找到金符虎。”

“我下午還看到了你調兵了。”

“不是這枚。”張弘範道:“這枚是陛下所賜,但父親那枚一直沒有給我。”

“你說的是我這枚順天宣權萬戶的金虎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