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律例(第2/3頁)

“大宋律例……”

“近來提刑司正在重修宋律,君直便轉任提刑司如何?這部分的律令便交由你仔細考量,做出完善的法規。”

謝枋得愣了一下,既覺秦王處理政務果斷,困擾了自己兩年的政務難題迅速就有了方案,同時又感到有哪裏不對。

“敢問秦王,你是說……要重修律法?”

“不錯,此事在我往西域之前便已安排熟悉刑律之人在辦。”

宋律已不適應李瑕如今的疆域,修改律法亦是擺在眼前很有必要做的事之一,李瑕的語氣亦是理所當然。

謝枋得卻是呆愣了很久,似想說些什麽,又不知該不該開口說。

最後,他還是開口勸道:“秦王有匡扶天下之志,然秦王受先帝大恩、官家信重,望秦王不可辜負,否則失了大義、名望,再無信義以對天下人,得不償失啊!”

……

“王上既打算頒布新的歷法、劃分治下六路重鎮,甚至要重修律法,卻又言稱帝之時機未至。然世間安有兩全其美之事?既欲大刀闊斧,又何必待時機成熟。”

這是韓承緒私下裏問李瑕的一句話。

當然,李瑕不會主動去背這不義之名,不論是否有打算稱帝,總歸還是等宋廷反應,再做應變。

這不是小事,不是馬上能定下來的。

李瑕漸漸也開始每日思忖這其中的利與弊。

他還往格物院多跑了幾趟……

……

“這就是今年完全改良的火藥了,王上想看看威力嗎?”

“試試吧……”

孫德彧便開始安排,其後跟著李瑕策馬去了白石峪,登上山峰高處。

等待火藥布置的時候,孫德彧猶豫了一會,上前問道:“王上,前幾日我被人彈劾了……”

“放心吧,沒想要罰你。”

李瑕說過,又補了一句,道:“也不會扣你的俸祿。”

“那就好,我就是奇怪了,李大郎又不是親王,我們吃幾頓飯哪至於啊。”

“有人想試探我對稱帝的態度。”

“啊?”

孫德彧突然聽到這種事,嚇了一跳。

他想到在開封重陽觀認識秦王時,對方還是一個細作,一轉眼都要考慮稱帝了。

“好厲害!”

李瑕笑了笑,因難得聽到有人在他稱帝之事上給出這樣的評論。

“沒什麽厲害的,我還遠遠沒有稱帝的實力。”

“哦。”

孫德彧想了想,道:“那王上就算天天來逼我也沒用,我可造不出來能一炮轟到開平炸死忽必烈的器物……哦,我還是做了很多的,把大炮和霹靂炮的產量提高了很多。”

這小子畢竟是聰明的。

從李瑕來格物院的次數增多、又開始提出造各種火器,他便能猜得出來李瑕的心思。

“我知道。”李瑕道:“之前收復關中時,我亦是思來想去不得其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郝道長身上,希望他能盡快為我造出厲害的火器,並批量裝配軍隊。”

“那郝老道長做到了嗎?”

“技術終究是要循序漸進,軍事與政治的問題終究會有軍政上的解法。”

孫德彧雖然不能為李瑕改變實力不足的局面,開導人倒是很厲害,道:“又不是元軍或宋軍打過來了,卻不知他們在緊張什麽。北人想勸王上稱帝,南人想勸王上緩些稱帝。”

“你是北人,也想勸我稱帝嗎?”

“這種事,哪是該聽我們的?天子主的是天下萬民,那便該問蕓蕓眾生才是。”孫德彧隨口說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瑕竟是點了點頭,道:“我看你說的有道理。”

“道理道理,道士說的話自然有理。”孫德彧嘿嘿笑道,只當是說笑哄秦王高興。

“那我們就在下山之時,找些普通百姓與農人,問問他們覺得李瑕該不該稱帝。”

……

“當然不能!”

傍晚時分,白石峪下的灤鎮,微服出行的李瑕隨便找了一個老農問了,不曾想得到的竟是這樣的回答。

“秦王當皇帝?秦王怎麽配當皇帝?!”

“敢問老丈,這是為何?”

拐杖在地上用力一點,老農道:“額滴兒……額滴兒在洛陽,見不到!見不到……秦王秦王,只有小小地盤,怎麽配當皇帝。”

“那老丈以為誰配當皇帝,蒙古主如何?”

“當然是天興皇帝!”老農再次用力以拐杖擊地,奮而有聲道:“大金天興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孫德彧翻了個白眼,等李瑕問完了轉回來,上前小聲道:“王上不必在意這朽木,金國留下來的老古董了。”

李瑕默然,倒沒想到數年努力,在老百姓心中還是這般印象。

其後,返回長安的一路上又問了許多人,大部分都是誇秦王治下日子過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