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缺人是大問題(第2/4頁)

不僅如此,這裏的糧庫存糧,錢庫存銀也很難看,還有先前在京城已經推行了數年的人肥耕種這裏也沒有推廣成功。

陳延看了一下上一任魏大人對於此事的記載:方法繁雜,百理府貧、人肥不足,難以發酵。

還有去年變法開始,成宇帝在大名內部各處推行的民學,百理竟也未開始,記錄在案的原因就更搞笑了,語言不通,民學學生不足,夫子亦不足。

花了一下午把重要信息看完之後,陳延只有一個想法,在這個時代,有時候身居高位,不作為之時,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就是一種殘忍。

同為大名子民,百理府的百姓同江南、淮浙、同京城百姓,差距何止一點半點。

夜間下值,陳延因為在看資料,離開府衙的時候便有些晚,推開門,他發現內堂那邊燭光還是亮著的,許多差役和書吏還在值守。

但這個點,他們應該已經下班了。

見到他,有人連忙跑來向他問好,“大人,現在外間的路已經黑了,可要衙役掌燈送您回去?”

古代夜裏還是有些危險的,陳延點了幾個差役陪自己,然後把除值夜之外的人全部叫回家了,他們走前,他道“府衙有上值和下值的時間,除每日留下來的人外,其余人到時辰後至師爺處告知即可下值,不必在此等我。”

說罷,他修長的身影就隨著晃蕩的提燈消失在了漆黑的夜裏。

幾個今天被迫陪‘上官’甲班的書吏互相對視了一眼,有人問:“新大人這是?”

“這位大人好似也是個寬和人,同魏大人差不多。”

那天帶著陳延參觀過知府府的粗糲書吏聞言,小聲插了句,“我覺得陳大人和魏大人不同。”

“嗯?和木紮是了解了什麽嗎?”

“也沒有,就是一點感覺。”那成箱成箱的行李下車入院,絲毫不亂,那大批的侍衛侍女,出入井井有條,還有那天陳大人問的問題,也是一環扣一環。

和木紮覺得,這位從京城而來的陳大人,應該會是一個比魏大人更‘嚴格’、更‘有條理’的人。

他不知道這樣的人來當官是好還是不好,但——

今夜能說出這樣的話,至少不是個視下屬如草芥的人?

管他呢,“我們還是先回去吧,今天出來沒說要晚歸,家裏人都等著。”

這話是極,除了值夜的人,府衙內的其他人很快就散了。

這邊陳延到家之後,同茵茵吃了個晚餐就入睡了。

隔日又是早起、上值,這樣重復的日子大概持續了十來天之後,各地縣令覲見,陳延同他們開了個小會,才徹底進入了百理府知府的身份中來。

與此同時,他也對自己身邊的人有了個粗淺的了解。

前任魏大人給他留了兩個師爺,一個姓王,年紀大約三十多,舉人出身,寫得一手好字,相處了十多天後陳延覺得他還算穩重踏實,是個幹活的人。

另一個姓木,據說是本地一個鄉紳家,不到三十,長得高大,有秀才功名,極會說話,但幹活不太利索,不過陳延覺得他會說百理府許多個村落的方言這個特長很有意思,以後或許用得上。

書吏就和衙役就不太顯眼了,這是府衙裏的大部隊,陳延只細致接觸了一下他們的頭頭,發現衙役的班頭(小頭目)有些懶散後,十分利落果斷鎮壓了他,換了個自己順眼的。

這也算是他上任後的第一把小火了。

書吏的頭目無甚好說的,年紀大,是小吏們的長輩,才學本領沒有那麽出眾,但調停關系做的不錯,陳延暫且不打算換他。

而小書吏中,給陳延最深印象的,便是那天在知府府內給他帶路的和木紮了,一個是他名字的確特別,二是他記性不錯,肯幹活,三則是他很有規劃、二十來歲,十分自律不敷衍。

進入了角色,結合本府的公文、往期的工作記錄,還有和幾個本地人聊天之後,陳延簡單的做了一個表格,總結歸納了一下目前百理府面臨的幾個問題:

一、人口。

二、糧與銀。

三、支柱經濟。

第一人口,據那位木師爺說,本府的人口其實沒有冊子上這麽少,壯年勞動力也是有的,只是不登記在村落裏。

他們都藏於山間,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一提,百理府地廣,本地的民族非常多,有些因為發色、一些長相特征和普通人不同,早年遭人排擠,加上府內效益不好,吃不飽穿不暖,就上了山。

這一上,就很少下來了。

陳延問木師爺知不知道山上大概有多少人,木師爺頓了頓,苦笑:“大人,這屬下就不知道了,畢竟府內山是真的多,瘴氣也多,沒有人去找過,不過萬戶是肯定有的。”

是以,陳延做的第一個計劃就是,把山上的人搞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