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二甲傳臚(第3/4頁)

“時不在一瞬,舉業之路,險阻萬千,求學之途,中有萬難。”蔣相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能於此途中有成就者,無不是心志大堅、聰慧之輩,一些小的地方,是可以靠‘學’來補充的。”

誰不是學著做官呢。

只有品行高潔、文行雅之人做官,官員才更易清廉。

貪官多困者。陛下怎不懂這個道理呢。

“但此篇應放在前十之列,蔣大人,此番我不會退,退了,便是這篇辱沒了這篇策論,你再讀一讀,此等格局,俯瞰民生小事之人,何以前十都到不了?”不是他說,此子文段立意,便遠超大多數人了。

來回磨了幾圈,蔣相終於敗下陣來。

那張寫滿了人間小事的卷子,最終還是疊在了前列,出現在了某位皇帝的書桌上。

‘江南府川安縣……甘田村陳延,年二十’。

卷子到了皇帝面前,糊名的地方已經撕掉了,這位頭戴金冠,身穿五爪龍袍的男人盯著試卷看了良久,然後毫不猶豫的就要欽點他做新科狀元。

老蔣也毫不意外的挺身而出,和他對線,把陳延的卷子從頭到腳噴了個遍,‘未曾用典’、‘平鋪直敘’、‘不見文采’、‘平平無奇’、‘不似江南之人,不似貢士之文’。

成宇帝笑眯眯看著眼前這個老臣,他很好奇,這位到底是真的堅持自己的‘清雅文、清雅人,清官’三線並行是真的可行,還是為了維護某些世家豪族的利益,始終不肯松口呢?

真想不管不顧沖,但看見蔣相人都這麽大了,還面頰通紅說著這一切,他終於還是心軟了,不能這樣,萬一他真的氣死了,自己就又氣死一個老臣了,於名聲有礙。

“蔣相說的也有道理,那不如——”

“陛下,臣與姜大人都以為這兩份卷子值得一觀。”也許是昔年許多次的指手畫腳給了蔣相膽子,以至於他在幼虎已經徹底長出尖牙利嘴之後,依舊去逗弄。

成宇帝似笑非笑,“嗯,朕的蔣大人和姜大人眼光真是不錯,朕觀之,確實能取一二三名了,那就把這份放在第四名——”

蔣相還想說話,成宇帝瞥了他一眼,“蔣相莫不是已經替朕在心裏定好了所有人的排位?若如此,何須遮遮掩掩,直說便是。”

殿試定名,那是皇帝才有的權利,成宇帝這樣說簡直是把蔣相架在火上烤,他立刻退了一步,道:“臣不敢。”

成宇帝沒有回這句話,而是和顏悅色把姜定修叫到了自己面前,“蔣相累了就賜座吧,姜大人,後頭的事你來。”

於是,後半段,坐在旁邊被放逐的蔣相就看著姜定修居然撿了一堆不是二十名的卷子帶來這裏!聖上還批得一臉開心……

這於理不合!他想起身諫言,卻突然反應過來,今天他說的話太多了。

電光火石之間,蔣相想明白,聖上是不會點那陳延的卷子為三鼎甲的,三鼎甲之位,之卷,天下文人矚目,他之文還差了火候。即使要改科舉之制,陛下的步子也不會邁那麽大。二甲傳臚就是最適合他的位置。

他不想讓此人登狀元之位,便添了別的,甚至還推了一個他和姜定修都覺得不錯的舉子上三鼎甲,此刻,他作為一個老臣做的事已經到頂了,再對二甲進士行諫手則伸得太長。即使他身後站著門閥世家,手這麽長也不行。

可二甲進士百余名,這才是真正決定一科科舉之風的要處。

想明白了,蔣相緊盯著台上笑談而閱卷的君臣,他不由有些恍惚,陛下權掌四方,一心改革。他與那些世家門閥的抗爭……算什麽?

片刻疑問後,蔣相又堅定了,他年事已高,新的事他受不來,只知道先帝所行之策保大名百年繁昌,陛下要改先帝之策,他為先帝肱股之臣,死也要死在此策之中,留名於史書之上!

-

眨眼三日,殿試結果便出了!

此番不張榜,結果在傳臚大典上公布,陳延等一幹貢士跟上次一樣,換上了禮部準備的藍色袍子,進入了皇城之中。

今日的街頭,人頭攢動,前些天春暖,溫度剛剛升高幾天,路邊便有了一些零星的花朵出現,裝點這個春日。

陳延站在紅墻綠瓦內,聽前面的人高聲唱名,誰被點為了狀元、誰是榜眼、探花。前三名賜一甲進士及第,他站在人群中,都能感受到大家羨慕的眼神。

他就還好,他已經有準備,自己的名次應該在二十到三十之間了。

回去想了想,還是覺得自己太冒進了。

光想著投聖上喜好,卻一時算差,忘記如果過不了考官那一官,只能讓卷子躺在卷子堆裏,聖上根本看不見。

然,就在他放平心態之際,上面高聲唱名:二甲第一名,江南府川安縣西園甘田,陳延!